當晚孫銘就又是增加汽車又是增加人手,忙里忙外的總算是給趙家峪運足了1000噸糧食。
本以為這下可以拿到配發的火箭彈了,結果李云龍又遞上了一具火箭筒。
孫銘一愣,說:“李團長,這不對吧,火箭彈呢?”
“火箭彈在我那啊!”李云龍一本正經的回答:“你放心,它好著呢!”
“我不是那意思!”孫銘有些急了:“我這1000噸糧食可是到位了,您這配發的三發火箭彈也該給了吧!”
“孫副官!”李云龍把腦袋一揚,回答:“我說過咱們一手交糧一手交貨,可沒說是先給火箭筒還是先給火箭彈啊?”
孫銘一時語塞,只能帶著兩具火箭筒去楚云飛那復命。
楚云飛原本已經聯系好了軍工人員做好了準備,而且是組織了五十幾個各方面行家等著火箭筒。
之所以要叫齊五十幾個人,是因為火箭筒是個未知裝備,必須集中各個領域的人才才能確定其是否能仿制。
為首的是個叫劉樹才的老軍工,原本是太原兵工廠第二科科長。
(注:太原兵工廠分三科,第二科分管火藥和槍彈制造)
太原兵工廠當年可是號稱民國三大兵工廠之一,與沈陽兵工廠、漢陽兵工廠并立,而且公認的是太原兵工廠手榴彈威力最大。
只不過這曾經的輝煌,也隨著太原失守而煙消云散了。
當時劉樹才只來得及帶一小部分設備隨部隊南遷,然后在有限的設備下繼續從事生產。
這一度讓劉樹才十分郁悶,因為當年他們可是可以生產輕重機槍、輕重火炮以及炮彈的,現在卻只能生產步槍及其子彈以保證部隊有槍可用、有彈可打。
至于火炮和反坦克裝備,劉樹才那是想都不敢想。
這會兒劉樹才一聽說八路軍能自產一款單兵反坦克裝備,馬上就來了興趣。
他很肯定的對楚云飛說道:“團座,八路軍要是能生產,我們肯定能生產,除非有什么技術上的困難!”
劉樹才這話沒毛病。
他們手里的設備雖說也不齊,但好歹還有從德國、鬼子那進口的車削機和子彈機,以及從英國進口的深孔加工設備,怎么著也比那些連子彈都無法生產只能撿子彈殼的土八路強。
所以,如果無法仿制就肯定是技術上的問題,也就是常說的有什么秘方。
楚云飛聽到這話時“哼”了一聲,帶著一絲不屑的微笑說道:“八路軍能有什么技術?”
在楚云飛看來,仿制火箭筒是十拿九穩的事,所以才會想著先給一部分糧食先拿到一具火箭筒看看再說。
沒想到李云龍那邊卻只給了一具火箭筒不給火箭彈。
不過這也足夠讓所有人興奮一陣了。
劉樹才拿著火箭筒里看外看,還把它拆了開來,然后很肯定的回答:“團長,火箭筒可以仿制,它簡單得超乎想像,我們甚至能生產出比他們更好的火箭筒!”
楚云飛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是意料之中的事。
現在,就等火箭彈了。
可一眾五十幾人等了一晚上,沒想到等孫銘回來時手里拿的還是火箭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