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可別被小東北那一個個點子給晃花眼了!”張萬和樂呵呵的說道:“咱們部隊現在最缺的還是手榴彈,那啥五零小炮啊,鬼炮啊,要不就地雷的,總不能給普通戰士帶著上戰場吧?可手榴彈能啊!”
張萬和這話說的沒錯。
八路軍平均每人只有十發左右子彈,有時甚至只有三發。
這也是八路軍被稱為“三槍八路軍”的原因……打完三槍之后就沒子彈要上前拼刺刀了。
但實戰時不可能把子彈平均分到每個人手里。
因為彈藥不足,有些人干脆不裝備步槍……沒有子彈的步槍就跟燒火棍差不多,還不如一把大砍刀,省下的子彈集中給槍法好的戰士。
但沒裝備步槍的戰士總不能就帶著大刀朝敵人沖鋒吧,他們就多帶幾枚手榴彈,以手榴彈加大刀的方式與敵人作戰。
這種模式在游擊隊中尤其多,許多游擊隊員都沒槍,在村里打游擊時在墻角里躲好了,鬼子或偽軍上來手榴彈一甩,爆炸后就提著大刀沖上去殺敵奪裝備。
因此,八路軍裝備量最大、最缺的是手榴彈。
其實應該說最缺的是子彈。
只不過八路軍無法生產彈殼于是子彈產量長期陷于瓶頸,只能用手榴彈彌補。
張萬和一邊畫著圖紙一邊說:“咱們要是能用機器車手榴彈的木柄,再把生產木柄的人手調去生產彈體,可不就提高產量了嗎?”
“對對!”五金連連點頭:“而且改裝這種車削機并不困難,咱們廠又安全了……”
這時槍聲就響起來了,就像打五金的臉一樣。
張萬和一驚,馬上就跑出山洞,正巧碰上帶著兵往山下跑的高德山,問:“高排長,什么情況?”
“還不清楚!”高德山回答:“小東北那接上火了,估計是鬼子從后方偷襲,結果被小東北發現了!”
張萬和“嘿嘿”了一聲,說:“鬼子啥時候搞偷襲不好,偏偏要在小東北在的時候偷襲,這不自討沒趣嗎?”
說著又跟五金進廠自顧自的討論車削機了。
張萬和壓根就沒把鬼子偷襲這事放在心上,在他看來,有小東北在就沒解決不了的事兒。
直到山頂也響起了槍聲,張萬和才發現事情有些不妙。
高德山因為知道張萬和在一分廠,所以親自帶著警衛排主力守著一分廠。
這個山洞的情況與王學新那邊差不多,也是被鬼子特工打得節節后退。
只不過高德山占據兵力優勢,所以撐得久一些。
就在高德山要撐不住時,突然聽到鬼子那一陣爆炸和槍聲。
不久就聽王學新叫道:“是高排長嗎?鬼子已經被我們消滅了,安全了!找到廠長沒?”
張萬和回了聲:“我在這,好著呢!”
說著就朝五金揚了揚頭:“瞧,我說的沒錯吧?擔心個啥啊?鬼子哪能是小東北的對手!”
張萬和又哪里知道,要不是王學新靈機一動把跳雷當手榴彈用,這場戰斗就是另一個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