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團長!”接著孫銘就擺出一副心有余悸的樣子,摸了摸頭部的傷處,說:“貴軍用炮火轟炸鬼子突擊隊時,孫某正好沖在前頭,一不小心來了一下……”
“喲!”李云龍當下就賠著笑:“對不住對不住,這炮彈不長眼,咱下回打準一點!”
“李團長這么說就見外了!”孫銘解釋道:“孫某并沒有怪李團長的意思,何況貴軍打這些炮彈還救了孫某一命,孫某應該感激才對!只不過孫某有些好奇,想看一看這款救我一命的炮,不知李團長……”
李云龍面上“嘿嘿”笑著,心里就盤算開了。
原來是為了這,難怪會主動來送糧。
李云龍猜的沒錯,楚云飛其實沒這么好心主動送上一千噸糧食。
這聽起來有些殘忍,但卻是生存之道。
軍與軍之間的交往并不像人與人之間一樣講義氣、講信用,或是講情誼,其中更多的是利益關系。
比如這次,站在楚云飛的角度來看,八路軍之所以要幫助358團擊退鬼子,何嘗不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側翼?
既然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側翼,那358團又何必要感謝?
公是公,私是私,楚云飛在這方面分得很清楚,李云龍也不例外。
所以他們兩人雖然彼此惺惺相惜,但戰場相見還是會毫不猶豫的下狠手。
此次孫銘來的目的,名曰“送糧”以示感謝,其實是想看一看八路軍這款能夠瞬間覆蓋敵人突擊隊以及一個炮兵大隊的裝備。
楚云飛是這么想的:
如果這火炮真的像他猜的那樣是一種火箭彈,那么固體火藥柱晉軍已經會做了,只需要看一眼這種火炮是什么樣的,知道其為什么能一口氣發射那么多炮彈,又是用什么方法能快速機動躲過敵人的轟炸……那以晉軍的軍工實力,差不多就能仿制出來了。
這要是去買……
之前一具小小的火箭筒都要賣兩百萬斤糧,現在這一門火炮只怕都要賣到上千萬斤了吧!
于是,才有了孫銘的送糧之行。
孫銘此次是有備而來,他身邊帶著的兩名警衛員其實都是兵工廠的工人喬裝,只要李云龍肯讓他們去看看,那事情就八九不離十了。
但李云龍又哪里會輕易上當。
他“哎呀”了一聲,回道:“這事兒有些不趕巧,你們要是早來兩個鐘頭就能看到了,現在剛剛調走……”
孫銘當然不會信李云龍鬼話,不過戲還是要演全套,他擺出一副憤怒的表情,說:“李團長,您這就不夠意思了!團座敬你是個英雄,特地送來一份大禮,現在只是想看看這款火炮,貴軍卻要遮遮掩掩的!如果是這樣,就當孫某沒來過,告辭!”
“哎哎……孫副官!”李云龍哪里肯讓到嘴的鴨子就這么飛了,他趕忙上前將作勢欲走的孫銘攔住:“有話好說,咱們再商量商量?你要是急著看,我這不是還可以調幾門來嗎?”
李云龍特意用“門”而不是“具”,也就是此時就做好了誤導孫銘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