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條山組織武工隊?”王學新這想法把首長和參謀長都嚇了一跳。
八路軍雖說有在敵占區發動群眾組織游擊隊斗爭的慣例,但那都是等仗打完局勢穩定下來之后。
王學新這時提出的組織武工隊,卻是在中條山被鬼子占領前。
因此丁偉馬上提出了反對意見:“我說小東北,此時鬼子和頑軍正在作戰,頑軍為了補充糧食同時也不將物資留給鬼子,會先把百姓搶一遍,鬼子來了還會再搶一遍,甚至還燒殺劫掠,咱們在這時候組織敵后工作,那不是送上門給鬼子打嗎?”
會議室的干部紛紛點頭表示同意,鬼子三光政策那可不是說假的,整村整村的殺,這必然會造成八路軍人員的傷亡。
王學新回道:“丁團長,中條山是山區,長時間都在頑軍的控制之下,而頑軍的戰術卻是以正規防御戰為主,比如建碉堡構筑防線啥的,他們玩不來游擊戰,附帶著百姓在游擊戰方面也沒有經驗。可是咱們在這方面卻有經驗,為啥不乘著這時候……也就是中條山百姓及軍隊還沒有大批被鬼子殺害時帶起幾支部隊呢?”
“軍隊?”丁偉聽著不由一愣:“你是說……頑軍?”
王學新點了點頭:“我尋思著,這一戰頑軍必定有許多兵被鬼子包圍,這些被包圍的兵似乎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投降二是等死。為了活下去他們大多只能選擇前者。但如果還有第三條路呢,帶他們進山打游擊,那他們還會投降嗎?”
“此言有理!”孫銘“騰”的一聲站了起來:“中條山駐軍雖說貪腐成風軍紀廢弛,但依舊不乏與敵抗戰到底的熱血男兒,若是能將其組織起來在中條山與敵周旋,必將成為一支敵后勁旅!”
史上的中條山戰役,頑軍損失的八萬人里將近有一半投降,還有許多將士寧死不屈自盡身亡,戰后統計僅僅只是跳黃河自盡的就有三千余人,一時黃河下游到處都是浮尸。
造成這結果的當然有頑軍指揮上的原因,但同時也有戰術方面的問題……
八路軍數十萬人在山區打游擊都能讓鬼子無可奈何,中條山同樣是山區,為什么不能讓這些殘軍生存下去?
鬼子只有三個師團,而中條山卻是長約160公里,寬10~15公里,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區,三個師團的兵力夠搜查這么大的一片山區?
所以頑軍其實是有機會生存的。
但頑軍長期以來都沒有打游擊的習慣,也沒有躲在山區里挨餓受凍的經歷,更沒有挖野菜、采野果、打獵等手段生存下去的能力,于是就少了一條活路。
八路軍有這樣的能力。
這能力平時看著不起眼,但在關鍵時刻就是生與死的區別。
首長沉思了一會兒,就若有所思的點頭說道:“王學新同志和孫銘同志說的有道理,現在正是中條山軍民處于危難和恐慌的時候,是他們最需要我們的時刻,我們這時候對他們伸出援手,才能保存更多的生命同時也能迅速聚攏有生力量,風險越大收益也越大嘛,是該考慮打入中條山的問題!”
“我同意!”參謀長點頭道:“這時候我們要是能拉他們一把,就毀碎了頑軍的反動思想,還可以為其它地區樹立合作抗戰的榜樣,成為抗戰宣傳的基礎,將宣傳戰推向另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