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亂世,頑軍這些散兵游勇一旦被打散就很容易成為土匪。
比如山西一支最大的土匪武裝就是在運城一帶形成的,匪首雷文清原本就是頑軍的兵,其橫行于黃河東岸各縣,打家劫舍、欺壓百姓、無惡不作,人皆談雷色變。一提他的外號“雷哼哼”,孩子立馬嚇得停止哭泣。
不過這個在史上鬧得晉南雞犬不寧的悍匪此時應該已經投降了鬼子成為偽軍,明年才會拉幫結派出來當土匪。
這就是人性丑惡的一面,他們為了能在這亂世活下去,不惜在原本就窮困潦倒的百姓的傷口上再灑一把鹽。
然而,王學新恨其不堅怒其不爭也無濟于事,事實就是如此。
王學新總不能去跟這些頑軍散兵講一通大道理讓那他們團結抗戰吧,又或者說服那些土匪放下武器投降吧?
人家頑軍在有編制時就各自不服內部矛盾重重,現在連編制都被打散成為散兵,還能指望他們團結?
那些土匪早就干盡了傷天害理的事把命都豁出去了,還能被你三言兩語就說動?
現在,如果要將他們團結在一起武力統一是必不可少的,就像秦統一六國一樣。
首先要做的就是鏟除土匪樹立威信,然后才有辦法收編其它勢力。
問題是,這么做不就是在鬼子的槍口下“內戰”嗎?
到時鬼子反而樂得坐山觀虎斗,在八路軍取得勝利時再坐收漁人之利對付八路軍。
于是,中條山的局面就成了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的局面。
想了想,王學新就建議道:“參謀長,我尋思著,咱們可以試試與頑軍合作。”
“合作?”參謀長不解:“哪方面的合作?”
八路軍與頑軍在明面上一直在合作,但實際是怎么回事所有人都知道,頑軍的自毀長城已經由幕后走上臺面,這時候再與頑軍講合作……談何容易!
王學新說:“咱們可以……讓頑軍同意將中條山的殘軍編入八路軍,使殘軍在八路軍的領導下與鬼子作戰!”
“這怎么可能!”參謀長瞪大了眼睛望向王學新,說:“頑軍怎么可能會同意這樣的要求!”
但首長聽著這話卻大聲贊道:“好主意,我覺得這可以談一談,頑軍很可能會同意!如果有頑軍高層的命令,我們的收編這些殘軍就名正言順了!”
“首長,這……”參謀長吃驚的望向兩人,心想,首長和小東北是不是把頑軍想得太善良太容易對付了。
首長解釋道:“如果是以前,頑軍肯定不同意。但是此一時彼一時嘛,現在頑軍生怕鬼子渡過黃河南下,他們巴不得咱們能在中條山上把鬼子擋一擋拖一拖,那些殘兵他們反正又帶不走,為什么不由咱們組織起來給鬼子整點亂子呢?”
參謀長“哦”了一聲就明白了。
這不是因為頑軍善良,也不是因為頑軍好說話,而是因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