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兄弟中秋快樂,闔家團圓!
——————
在運城的問題上,王學新認為八路軍最大的優勢不是兵力、不是裝備也不是戰略,而是“人心所向”。
八路軍的兵力的確比晉綏軍多,但一方面八路軍大部份兵力分布在呂梁山構筑防線,另一方面八路軍這四十萬兵力里有槍的不過十余萬……原本只有九萬,獲得鷹醬那兩萬支步槍后就增加到了十一萬。
這兵力與晉綏軍大約十五萬的兵力相比是一點優勢都沒有。
裝備,晉綏軍又有槍又有炮,輕重裝備比八路軍齊得多,八路軍如果說有什么優勢,就是王學新從毛熊那換來的幾十輛坦克,只不過這些坦克此時還沒到。
戰略方面,八路軍原本具有優勢,但在楚云飛猜到八路軍的戰略目標后,八路軍就優勢盡失反而陷入一定的被動……將情報泄漏給鬼子雖說不符合晉綏軍的利益,但晉綏軍卻可以借此威脅八路軍。
畢竟這對八路軍而言是生死存亡,而晉綏軍大不了就退出山西完全依附頑軍。
之所以“人心所向”是八路軍的優勢,是在八路軍愿意合作且愿意放棄運城的情況下……晉綏軍反而沒了辦法。
不選擇運城?
這可是晉綏軍夢寐以求想要回來的地方,而且可以說是八路軍最大的讓步,怎么可能不要!
如果不要,原本就人心所向的八路軍在此發展肯定會迅速壯大,這又哪會是晉綏軍希望看到的!
選擇運城?
生死掌握在八路軍手里不說還要面對鬼子的反擊,這似乎不劃算。
如果只是這樣那也罷了,更讓人頭疼的還是……運城是個擁有數十萬百姓的大城,而百姓顯然更擁護八路軍,就算晉綏軍全面掌控了運城,還是無法阻止兵源和人才等流向八路軍。
有句話叫“得人心者得天下”。
這話不能說肯定對,但卻有一定的道理。
因為得人心,對于像運城這種由人構成的大城,八路軍可以放心放手,即便放手它也跑不掉,人心在八路軍這。
但對于晉綏軍……它就算想抓緊都抓不住,還有可能變成一個燙手的山芋。
此時的閻老西還沒想到這么深,當楚云飛返回司令部向閻老西秘密報告時,閻老西眼睛馬上就亮了起來。
“此事當真?”閻老西“騰”的一下就從椅子上坐了起來。
“千真萬確!”楚云飛很肯定的回答:“司令,雖說我與李云龍來往不多,但對此人了解頗深,他的反應已足以證明我所料不差,八路軍確有進攻運城的意圖!”
所以,責任其實不只是孫銘,也有李云龍的原因……李云龍這家伙嘴上雖是厲害,但心里想什么卻是一點都藏不住,臉上全露出來了。
閻老西聽著那是又焦急又興奮,在椅子前走來走去,軍靴在木制地板上踩得“噔噔”作響。
他焦急是因為擔心八路軍要是成功了,再想從他們手里奪回運城就不容易。
運城如果在鬼子手里,晉綏軍拿回運城還是為民除害、為國爭光。
運城要是在八路軍手里,晉綏軍去打運城那叫什么?那叫外患未平自毀長城,晉綏軍馬上又會被全國推上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