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佐閣下!”參謀把命令傳達下去后,才問了聲:“大將命令我們全速趕往運城,如果殆誤戰機……”
有富次郎舉手打斷參謀的話,問:“距離運城還有多遠?”
參謀看了看地圖,回答:“距離八路軍防線七公里!”
“原地休息!”有富次郎下令。
“原地休息!”
“原地休息!”
……
有富次郎的這個命令是正確的,戰車部隊與其它部隊不同。
其它部隊比如山炮聯隊和騎兵聯隊,行軍一、兩小時都算不上什么,甚至步兵聯隊行軍兩小時也只是熱身。
但戰車聯隊行軍兩小時……駕駛員已幾乎到了體能上限,其間還短暫休息了二十分鐘,但此時依舊累得夠嗆。
在有富次郎看來,八路軍防線如果只是步兵,那么騎兵聯隊、山炮聯隊再加上戰車聯隊,當然不需要休息就可以一鼓作氣突破然后打到運城。
但如果八路軍部隊里有戰車……以這樣疲憊狀態與其作戰那幾乎就是找死。
只是有富次郎沒料到的是,他停下來并不意味著八路軍沒辦法……
此時的王學新正在組織運城的進攻。
八路軍攻入運城后并不代表這場戰斗就這么結束了,鬼子依舊盤據在城墻上甚至在城外的碉堡和炮樓里負隅頑抗。
此時對于鬼子而言,守城外的碉堡和炮樓可以說沒必要甚至還很危險。
因為只要某段城墻被八路軍攻下,這段城墻外的碉堡和炮樓就都處于八路軍的包圍之中,而且還是腹背受敵……
碉堡和炮樓全都是射孔朝外的,朝向城墻的都是入口,到時鬼子甚至連反抗都難。
而八路軍則可以在城墻上架起鬼子的九二步兵炮一個個將這些碉堡和炮樓摧毀。
但鬼子就是不撤退。
確切的說不是不撤退,而是將主力撤走只留下少數幾個人。
比如一個炮樓可以容納兩個班的兵力,鬼子就在炮樓里留兩三個人,每層一個不斷朝射孔外打槍。
鬼子這做法很高明。
它主要是為主力部隊爭取時間讓他們能在居民區構筑起新的防御。
其次是為了八路軍無法得到這些工事……這些碉堡和炮樓一旦完整的落入八路軍手中,就會成為抵御鬼子援軍的利器,到時說不定八路軍可以內外同時作戰。
但鬼子如果在工事里留幾個人,八路軍要占領就只能一個個將它們炸毀,于是碉堡和炮樓也就剩下廢墟。
戰術是對的,但卻是以犧牲士兵的性命為代價……鬼子指揮官這殘酷的作風卻是讓人陣陣齒寒。
不過這戰術卻沒發揮什么作用。
戰士們需要做的,就是從后方靠近碉堡和炮樓,然后將手榴彈或燃燒瓶從射孔投到里頭就成了……這時戰士們更喜歡用手榴彈而不是燃燒瓶,因為手榴彈僅僅只是將敵人炸死不至于燒壞或是引爆里頭的裝備和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