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夾擊毛熊,那當然就要換個地方搶石油,于是自然就將矛頭指向了鷹醬。
再比如還有對晉綏軍和頑軍的影響等等,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鬼子。
最終就是鬼子將偷襲珍珠港的計劃提前了四個月。
“同志們!”就在王學新胡思亂想的時候,接到一個電報的趙剛又高興的宣布:“就在剛才,頑軍已經向鬼子宣戰啦!”
會議室里當下就一片叫好。
之前因為頑軍和鬼子簽訂“諒解案”而產生的壓力瞬間就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抗戰高潮。
趙剛高興的指著地圖上的中條山說道:“同志們,頑軍要是向鬼子宣戰跟咱們站在同一陣營,在黃河北岸的鬼子就危險了,他們就會在我軍和頑軍的兩面夾擊之下,說不定還可以給他們來個包餃子!”
會議室里又是一片歡騰,就連李云龍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卻只有王學新表現得十分平靜。
趙剛注意到王學新的樣子,就不解的問:“五營長,你好像有不同的意見?”
“政委!”王學新回答:“我就尋思著,咱們是不是把形勢想的過于樂觀了……”
趙剛“哦”了一聲,說:“你來分析分析!”
王學新起身道:“政委,我認為頑軍可能不會出兵與我軍一塊兒包圍鬼子。一方面是渡黃河作戰有困難,另一方面是頑軍沒這樣的意愿,頂多就是做做樣子,雷聲大雨點小!”
王學新這么一說,會議室就安靜了下來,干部們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頑軍是什么德性干部們是知道的,剛才只是被“宣戰”刺激一下沖昏了頭腦,以為頑軍會一改之前的消極抗戰的政權開始反攻……
這是想多了。
在鷹醬參戰之前,頑軍是在認為無法取得勝利的前提下拖時間。
在鷹醬參戰之后,頑軍就是在認為必定會勝利的前提下拖時間。
雖然有本質的區別,前者是求生,后者是坐收漁人之利,但戰術沒區別,都是拖。
最后甚至發展到鷹醬不斷的催促頑軍發起反攻,頑軍坐擁大好形勢就是不動的地步……
其實也不能說頑軍這么做是錯的。
國家間只講利益,軍隊間也講利益。
既然戰爭遲早都會勝利,那為什么不只接受裝備保存自己的實力,打仗的事卻讓別人來呢?
然而問題也恰恰是出在這里。
軍隊這東西不是說接收多少裝備養著就行的,還得贏得民心,同時還要不時的拉上去打一打練一練。
一味的被動防御保存實力不只會使軍隊沒了士氣還會丟了民心,最終是整個體系的崩潰。
事實也是如此,抗戰后期頑軍對鬼子其實是構成兵力和裝備上的優勢,早就可以發起反攻。
但頑軍就守著一畝三分地坐著不動。
結果鬼子集中力量來了個“一號作戰”打頑軍一個措手不及兵敗如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