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龍提這要求的好處,就是成功的把閻老西給穩住。
原因是李云龍這要求提得恰到好處,對于晉綏軍而言不是辦不到又不容易辦到,于是就卡在中間上不上下不下的
說到辦不到吧,晉綏軍還有四萬多兵力,給出兩萬兵力依舊還有戰斗力,雖說元氣大傷,但軍官不用給吧糧食還在吧槍支彈藥和錢財沒損失吧
如果再得到運城,就用這些再召募軍隊,指不準就東山再起了。
這要是投靠了頑軍閻老西這個土皇帝可就真變成某某戰區的司令了。
更何況,李云龍這要求的兩萬兵力,說是說青壯老兵,但閻老西用新召募的新兵以次充好又何嘗不可以難不成李云龍還能一個個問過去
但說容易又不容易。
此時可是戰亂年代,再加上此時運城又不在閻老西手中,一時半會兒到哪找這兩萬人去
于是怎么說也得準備一段時間,甚至至少也要把這些新召募的兵訓練一段時間,這樣才有可能騙得過李云龍。
以楚云飛的意思,則是放棄運城。
他是這么跟閻老西說的“司令,卑職此次運城一行,發現百姓似乎擁護八路軍駐守運城,若是如此”
楚云飛沒說得太明白,他的意思是,百姓如果不擁護晉綏軍,那么千辛萬苦的把運城換來,有一天鬼子來了不費吹灰之力就攻破,那還有什么意義
但閻老西哪里聽得進去,他想也沒想就回答道“百姓算得了什么什么人駐守在運城他們當然就擁護誰,到時咱們進駐運城他們也一樣得聽咱們的,也不看看槍在誰手里”
閻老西這么一說,楚云飛就沒敢再說什么了。
閻老西之所以會這么想,其實是他軍閥思想根深蒂固。
軍閥混戰時代,那基本是不需要考慮什么人心的,因為大家都一樣,都是用錢、用軍餉去招兵買馬,誰手里有錢有槍,誰就能拉起一支隊伍,然后再用這支隊伍去掌控百姓,從百姓手里掠奪財富和兵源,將雪球越滾越大。
閻老西以為八路軍也不過就是這樣的性質,也就是他把八路軍當成另一路軍閥。
問題就是八路軍不是這樣的部隊。
八路軍是一支由百姓組織起來的部隊,是真正為華夏命運和前途作戰的部隊,是軍紀嚴明從百姓利益出發的部隊。
所以,對于像閻老西甚至頑軍這些軍閥而言,真正致命的其實不是八路軍的小米加步槍,也不是八路軍不怕犧牲不怕困難的精神,更不是八路軍的戰斗力,而是八路軍的軍民魚水情。
因為八路軍有百姓的支持,此時的閻老西,不管是換運城還是不換,他其實都已經注定與運城無緣了。
更有甚者,閻老西還沒考慮到一點有一天,如果閻老西真把他訓練的兩萬人交到八路軍手里晉綏軍官兵會不會因此而心寒
這兩萬人里,有些是奔著閻老西奔著晉綏軍來的,閻老西就這樣把他們“賣”給了八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