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的不就是這個”趙剛起身反問“販鹽的商人我姑且不說,他們生活更為富余,但種田賣糧的,種棉花賣的,他們種點田容易嗎這要是自個種了一年的棉花,還不夠為家人買幾塊布做幾身棉衣過冬,你們這錢揣在兜里不發燙”
王學新點頭道“政委,您這話說的是,但那些織著布指望著賣些布換點糧食的呢這些百姓也不少吧”
王學新這話說的是實情,根據地里相當一部份百姓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種田同時又在農閑時織布,又或者種棉布又織布的,數不勝數。
許多人都指望著能將織好的布換一些錢過個好年。
趙剛疑惑的問“我知道這些人不在少數,但這跟布價有啥關系”
“當然有關系”王學新拿過布放到趙剛面前,說“政委您看,這布的質量,沒得說,肉眼一看就比粗布要好得多。咱們要是賣得跟粗布一個價,多少來著”
李云龍在那頭應了聲“七毛五一米”
“七毛五一米”王學新暗道,這布的確夠貴的,一米布十斤米。
不過話說回來了,在人工織布水平還相當落后的時代,需要用時間和人工消耗在里頭的東西的確貴,只有等到大規模使用機器取代人工的時候,這價格才會降下來。
這些不是重點,王學新將身上的粗布一扯,跟新布擺在一塊亮在趙剛面前,問“政委,這兩種布要是同樣的價,要是你,你會買哪種布”
“這還用說”趙剛說“肯定把機器織的啊,這線織得又密又勻,比粗布可要好上不少”
“這就對了”王學新說“這要是政委都知道選咱們的織布廠織出的布,那其它人就更不用說了,他們一個個的都得選咱的布啊”
“這有啥不好的”趙剛反問“那百姓不就可以用同樣的錢用上更好的布了”
趙剛始終沒有從自己是“賣家”這個角色脫離出來。
“話是這么說”王學新點了點頭,然后補了一句“可是,這賣粗布的百姓,他們手里的布可就賣不出去了”
趙剛一愣,然后半張嘴就說不出話了,他沒想到這一層。
李云龍聽著這話就來勁了,他蹭的一下從炕上跳了下來,說道“對對對,還是小東北有見識我說老趙,聽聽人家說的,那才叫為百姓好咱們這布要是不賣貴些,你不就要把織布的百姓往絕路上逼嗎”
李云龍這下可是揚眉吐氣了,他背著手走了兩步,然后抓住這個機會抖著手教訓起趙剛來“再說了,這在家織布又拿出來賣的,那可一個個都是窮苦百姓啊有哪個富貴人家能在家里又是紡線又是推著織布機的咱們要是把他們逼上絕路,那才是真正的犯錯誤”
說著還湊到趙剛面前,問“老趙,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趙剛臉上青一陣紅一陣的,過了好一會兒,他才點了點頭,說“行行,就高一些,不過我可得丑話說在前頭,不能太高”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