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學新這個營長居然還是在臺上講課的老師,這壓力不是一般大。
更讓王學新感到不好意思的是,包括譚志鳴這個副團長在內,上課時一個個都拿著筆記本認真聽講,而且邊聽邊記。
剛到運城時,譚志鳴甚至還對王學新說“王學新同志,我進了這個班往后就是您的學生了,除非我畢業,否則咱們就沒有營長、副團長的稱呼,就是同志、同學,您就是老師”
不過王學新給他們上課還是很有把握的,畢竟自己是個現代人,擁有現代已經被證明是正確的戰術,而這時代還有許多戰術尤其是坦克戰術還未成熟。
王學新第一天上課時就給他們提了個問題“同志們,我想問問你們,如果你們手里有一個坦克連或者一個坦克營,你們會怎么指揮它們進攻敵人的防線”
指戰員們議論了一會兒,然后譚志鳴就起身說話了“我首先會尋找敵人防線的弱點,尋找適合坦克作戰的地形確定突破口,然后集中坦克從這一點實施突破,接著再深入敵人腹地擴大戰果”
譚志鳴的話引來其它人的一片掌聲,大多人都認同譚志鳴這個作戰方案。
這并不奇怪,正所謂“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走路”,鬼子使用坦克時就是這么打的,如果說有什么區別,那就是鬼子往往不屑于將坦克集中原因是華夏軍隊的反坦克能力太弱了,他們會從幾個位置同時突破。
王學新只是微微點了點頭,然后隨手拿起粉筆一邊在黑板上畫著一邊說“假如這是敵人的防線,假如我軍坦克營集中兵力從這點突破但敵人如果對該點實施炮火增援呢又或者調來飛機轟炸呢即便沒有調來飛機轟炸,鬼子也可以用偵察機跟蹤并派出炮兵和坦克圍剿,我軍該如何應對”
指戰員聽著不由愣住了,王學新說的的確是戰場上很有可能發生的事。就算八路軍選擇在夜里進攻不用擔心敵人的飛機,但敵人的重炮卻無法避免。
王學新就是想告訴他們,戰術不是可以簡單的照搬就可以的,因為每支部隊的裝備情況、訓練水平、甚至戰場環境都不一樣,這就決定了敵人能用的戰術我軍不一定能用,我軍能用的戰術敵人也不一定能用,就像之前王學新說的反斜面戰術一樣。
然后譚志鳴就問了聲“王學新同志,那么我們應該怎么進攻”
王學新回答道“戰爭尤其是正面戰爭講究的是體系化的對抗,它需要炮、坦、空等兵種的協同,在這方面我們根本無法與鬼子相比,即便我們擁有比鬼子先進的t34坦克也是如此。所以,不要用坦克去進攻鬼子準備好的防線,那就是去送死”
一個營長不服氣,起身問道“王學新同志,我不同意你這個觀點。就像你說的,鬼子的體系化一直都存在,可是你依舊能利用手中的坦克部隊打了幾場大勝仗”
“陳營長”王學新說“我之所以能打勝仗,是因為鬼子沒有準備,他們一開始根本就不知道我軍裝備有坦克,所以沒有用完整的作戰體系與我軍作戰。至于第二次收復運城那是偷襲,是兵行險著,是利用一些外在條件使鬼子的體系化無法發揮作用”
譚志鳴聽著就連連點頭,說道“所以,裝備好也有裝備好的難處,因為有了坦克,為了運城的礦產為了造槍造彈,就逼著我軍不得不走出山區與鬼子正面對抗,于是就從游擊戰轉變成了我軍并不擅長的體系化作戰”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