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問應該怎么做到這一點,父親就告訴他,要少說多聽,最好還要不動聲色,面對外人的時候,喜怒哀樂盡可能不要表現在臉上,別人也就看不出你的情緒了。
當時他雖然點了點頭,但其實根本沒明白,等過了幾天,他跟同學放學回家,當時回家要路過一條偏僻的巷子,沒想到那天居然有幾個高年紀的學生等在那里,因為學校里的矛盾要揍他同學。
他小時候膽子比較小,看到這一幕被嚇傻了,臉上的表情都凝固了,在別人看來,就好像無動于衷一樣。
關鍵他當時還站在了同學的前面!
那幾個學生看到他這個樣子,以為他有持無恐,只敢嘴上罵罵咧咧,不敢動手。
他當時雖然膽子小,但可不笨,見對方只是色厲內荏,雖然沒想到是為什么,但不妨他采取行動,彎下身拿起地上的一塊磚頭,嚇唬對方,沒想到還真把對方嚇走了。
這件事情一直牢牢記在他的心里,隨著他越來越大,也漸漸理解了“不動聲色”的好處,再加上進入古玩這一行,“不動聲色”更是買賣古玩時的基本要求,自然而然,他就更加在意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在外人眼里看來,他就是年少老成了。
吃完早餐,方昊告訴蔣明銳,他要去買玻璃瓶,分割了奇楠裝進玻璃瓶里。
昨天蔣明銳也問方昊求了一塊黑奇楠,他自靠奮勇一起去。
方昊記得離這家酒店不遠,有一家工藝品店,他當時路過的時候瞥了一眼,里面有賣各類工藝品瓶子,應該能買到他想要的。
五分鐘后,兩人走進了這家工藝品店,這家店不大也不小,四周的貨架和桌子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精美工藝品,以及方昊要找的玻璃空瓶。
店里還挺熱鬧,兩個五六歲的小男孩正在打鬧,他們的媽媽則在專注地閑聊著八卦,一位老太太坐在靠門的柜臺后面,看著平板電腦上播放的戲劇,時不時地看一眼正在打鬧的兩個小孩,眼中滿是慈愛。
剛進店的方昊,注意力就被放在墻角的一只插著花的青花瓶吸引住了,這也是搞古玩的人的一種特質,無論在什么場合,只要面前有東西跟古董有關,就會自然地關注古董。
那只青花瓶撇口,細長頸,腹部圓鼓,一看就知道是只賞瓶,它通體以青花為飾,主要為纏枝蓮紋,因為是青花器,取其“青蓮”諧音,寓意“為政清廉”,所以一般是清代皇帝賞有功朝臣的賜品。
一般來說,有經驗的瓷器玩家,不用上手,在遠處一看,基本就能分辨瓷器的新舊,甚至年代。有人形容眼力好的瓷器玩家,離著一站地兒能認出一件瓷器的老舊,這樣的說法固然有些夸張,但也是一種贊楊。
以方昊現在的眼力,自然能看出來,那件青花瓷瓶器形規整,紋飾繁復細密,層次分明,畫工點染細膩,是一件光緒青花賞瓶中的官窯精品之作。
雖然它的價值也就十萬左右,方昊覺得既然遇上也是緣分,而且店主家拿來插花,是不是也有些暴殄天物,于是他指著那只賞瓶問柜臺后的老太太:“那瓶子賣嗎?”
老太太順著方昊的手指看過去,看到方昊指的是自己家插花的瓶子,心里有些奇怪,正打算開口,就見正在打鬧的兩個小孩一個跑,一個追。
這個時候,后面的還拉著前面的衣領,前面的孩子一用力,后面的孩子沒抓牢松了手,前面的小男孩就猛地撞到了那只賞瓶上,發出一聲清脆的響聲。
“小心!”方昊高呼了一聲,只是他離得太遠,想出手相救也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