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如何,面對宋徽宗的此言,邵陽自然毫不猶豫就答應下來,“官家但有所命,微臣雖然駑鈍,卻自然也不敢推辭!”
宋徽宗聞言不由“哈哈”一笑,“不然,你哪里會駑鈍?這一任務還就屬你最為合適!”
他當即一一道來。
原來,宋徽宗素來是十分崇道的皇帝,修撰《神仙譜》便是其中之一。而除此之外,也是有人建議,要重鑄“九鼎”,鎮壓江山氣運,卻是正投宋徽宗所好,他才特意召近臣詢問此事。
蔡京自然是滿口同意,并且向宋徽宗推薦“范景”擔當此任。
而出奇的是,素來主張節用民力的韓忠彥,在此事上竟然也沒有反對,同樣是向宋徽宗推薦范景主持。
兩人難得政見一致,宋徽宗便也打定了主意。
鑄九鼎?
邵陽也是頗為驚奇,宋徽宗之時,還有這么一樁事情?
不過,其實鑄九鼎之類的事情并不少見。最初時,大禹治水,為了鎮壓水患,命收九州之金,以之鑄造九鼎,將天下名川大山,鐫刻于鼎身,鎮壓天地氣運,使得山脈水流各依其道,是為禹鑄九鼎。
而后來,這九鼎,自然也就象征了皇權統治。
只可惜后來秦并六國時,這九鼎卻失蹤不見,甚至有著種種奇幻傳聞。
后來,歷代的皇朝為了鎮壓天地山川,也都各有神通,比如秦之十二金人,便也是其中之一。
此時宋徽宗鑄九鼎,雖然倒不是為了鎮壓天地山川,但也有著匯聚一國氣運的意思!
萬沒想到,這般重任卻交到了自己的手上。
“微臣義不容辭!”
邵陽當然一口答應下來。
“好!好!”
宋徽宗也十分欣喜。鑄九鼎之事,雖然無關政治,不涉權柄,但其實卻也是十分重要,也十分“肥”的一個差事。原來他屬意最信重的蔡京,但現在,宋徽宗想想邵陽“不戀錢權”,卻顯然是更加合適的一位。
當然,邵陽只是這一差事的“正使”,除了他之外,宋徽宗還從文武大臣之中挑選了兩位作為副使,一同完成此事。
宋徽宗當即手書詔書一封,吩咐邵陽,“朕封你為欽差大臣,雖然沒有品階,但只要涉及鑄九鼎之事,文武百官都會提供便利!”
“是!”
邵陽應道。
宋徽宗又叮囑了許多事情,邵陽自然一一應是。
從宋徽宗這里告辭,邵陽當即退出,去見給他安排的兩位副使。其中一人倒也罷了,邵陽也并未聽聞過,但另一人,卻是這一時期的一位名臣——
李綱!
李綱,在后世有著極高的贊譽,一方面是因為他扶持南宋,革除舊弊,為南宋中興奠定了基礎。
另一方面,李綱素來主戰,也提拔了許多抗金的名將,其中就有岳飛!
當然,此時的李綱還是一個耿直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