妉華看了看消息字條,收了起來,“讓你的人撤回來吧,以免讓孔軍師的人發現我們在追查這件事。”
隨著閱歷跟修為的增長,陸挺做事越來越膽大心細,妉華讓陸挺做了專職收集、追蹤各類情報消息的事。
“可具體的證據還沒有拿到手,上報到朝庭不足以取信于人。”
“這些不會上報給皇帝。”
陸挺一喜,“臨王有爭位的意思了?”他不是多愛戴臨王,而是臨王一旦成了皇帝,阮統領就能成為攝政王。
憑阮統領的才干,整個大啟都將迎來盛世。而不像現在,受益的只有九垣城以及輻射到的臨州其他地方。
他雖不能自夸說自己心懷天下,可近幾年大啟各地洪澇、旱災等災害不斷,許多地方民不聊生。
還是阮統領下令去各地引災民到臨州來,給災民們一條活路。
對災民只能是引,讓災民自己走來。
畢竟那是別的州府,不能大張旗鼓的接人來,要是被皇帝或其他皇子知道了,一個圖謀不軌的帽子該扣下了。
決定來、能走到臨州的走到九垣城的是少數。
“沒有。不過,倒是有了個可以合作的人選。”
陸挺對哪個皇子都沒好感,“要是發現這個人選不可靠呢?”他不想給一個看不上眼的人打天下。
“那就讓臨王上位。”
陸挺心里舒服了,“我這就讓我的人撤回來。”
之后他會分一部分人手去關注那位人選。他希望別讓他找到那位的大錯處,不然……
……
一隊人馬來到九垣城的城門前。
為首的是個氣度不凡的男子,他拉住韁繩讓馬停住,往城門看去。
城門前很是熱鬧,進城的出城的,架著馬車的,背著背囊的。
城門中央劃了一條線,進城的出城的各走一邊,熱鬧而不雜亂。
守門的僅僅是守個門,維持下門前的秩序,不收進城費不查路引,所有人都自由通行。
后男子一步的馬上,穿著文士的裝束,輕聲對男子說道,“殿下,這背囊在九垣城普通百姓都用得上,可見九垣城的富庶。”
這種背囊是九垣城工坊里近兩年出產的新式包囊中的一種。
背囊是用牛皮制成的,借用了背簍的形式可以背在身后,大而輕便,里面分了許多層,又嚴實地很,一出現在京城就受到了追捧。
特別是外出的人,背個背囊比背個包袱方便多了。
只是售賣的不便宜,一般的百姓是使用不起的。
被稱為殿下的是三皇子陳或,被封為了梁王。跟他說著的是梁王府的謀士周仲。
陳或眼底里微光閃閃,“是也不是。九垣城靠近蠻人地界,皮毛價格自然比京城低。”
但也不會便宜到京城的普通百姓都舍得買的地步,足以說明九垣城的百姓比其他地方的過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