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恐怖了。
蜀國丞相—
“如此說來,秦皇東巡,更多的是為了讓天下人感受到皇帝的威嚴。”
“都是為了促進民族融合。”
諸葛亮覺得難受。
秦皇,那究竟得是何等風采。
紈绔子弟—
“繼續,你繼續說,我還想聽聽你接下來能說啥?”
“還是那句話,和我漢朝有什么關系。”
蘇曦無語了,這個霍去病真是死鴨子嘴硬。
“秦皇駕崩的太早,導致秦二世根本鎮壓不住天下局勢。”
“就那讓六國文字統一造成的民怨就不是秦二世能壓住的。”
“自然之后就是天下大亂,項王和漢高祖橫空出世。”
“高祖和項王又極其恐怖,兩人迅速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
“接下來就是漢朝初期的戰略。”
“漢朝初期,高祖吸取秦皇的教訓,沒有選擇采取暴力融合,而是選擇了緩慢融合,讓天下百姓體會到“統一”的好處。”
“統一的文字和語言讓百姓體會到了便利。”
“統一的度量衡干掉了最早的缺斤少兩。”
“如此一來,天下局勢就向著高祖希望的那樣發展。”
“以至于高祖后來選擇和匈奴對戰,雖然失敗了。”
“可以說高祖要是在初期就打贏匈奴,那么高祖的一生就圓滿了。
民族大融合也就在那個時候就能完成。”
“可惜失敗了。”
這個時候聊天群內的大家都已經明白漢朝占了什么大便宜。
漢朝接過了秦皇剩下的戰略,利用開國的優勢逐步完成了思想文化和生活的“統一”。
這個時候只需要殺一個強橫的外族來祭旗,就能用滔天的勝利完成剩下的戰略,那就是祭出一個更加完美的民族。
祭出一個和炎黃子孫并列的“漢”來。
蜀國丞相—
“可惜高祖戰敗了,還是非常恥辱的一戰。”
諸葛亮明白過來,輕聲嘆道。
蘇曦認可的點頭,不愧是我大諸葛武侯,就是看的明白。
“沒錯,高祖失敗了,可是鑄造漢民族這件事一直沒有停下來過。”
“只不過從用勝利,變成用屈辱。”
“每一次匈奴入侵,每一次侵犯領土,都讓百姓更加團結起來。”
“而文景二帝又采取了匈奴威脅論。”
“在民間瘋狂宣傳匈奴的強暴和厲害,以此來對民族進行施壓。”
“這個時候,“漢民族”這把利劍就已經開始了前期鍛造,只需要開封,就可以名震天下。”
“當然,也可能開封之時就是折斷之日。”
“為此,景帝在選擇繼承人上,沒有選擇最初的溫和太子,而是選擇了有沖勁,不怕輸的漢武帝。”
“歷經文景二帝時期匈奴的壓力,到漢武帝時,漢民族已經被壓制到了極限。”
“而漢武帝也沒有讓我們失望,一戰打贏了匈奴,讓漢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達到了極限。”
“與此同時,還把大復仇、大報復、大一統等思想徹底融入“漢民族”這把利劍之內。”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武帝一戰封神,打出了一個漢民族,打出了一個超級強悍的民族精神。”
“而文景二帝時期的屈辱歷史,也讓我們擁有了忍耐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