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好的做法就是廢掉后主,自立為王。”
“可那樣,我還是我嗎?”
“那樣的我,還是能讓你們尊重的諸葛孔明嗎?”
“我不愛惜名聲,可我的內心不允許我那樣做。”
諸葛亮緩緩說道。
“明知前途渺茫,明知此生已毀,可我依然要前行。”
“這是我的信念。”
“這才是讓我真正名流千古的地方。”
諸葛亮的話很震撼人心。
他說出了自己內心中最深處的想法。
把自己看明白,知道對與錯,知道最優解,可依然放棄,那可不是一般的信念。
蜀國丞相—
“后人或許會罵我傻,罵我迂腐,罵我不可救藥。”
“可這就是我啊。”
“大漢養士四百載,我們這些愿意于黑暗之中繼續為大漢付出的人,就是大漢的士,我們明白一切,可我們無怨無悔。”
諸葛亮的話讓所有人沉默。
這里有將軍,有皇帝,有精通人心的能人異士。
大家都為諸葛亮的話感到佩服。
這是真的讓人發自內心敬佩的人。
這才是華夏前輩。
蜀國丞相—
“你們或許不是太理解,或許覺得我們這些人是精神病,可我們真的愿意為了帝國付出一切。”
說出這句話的諸葛亮聲音中充滿悲涼。
那是真的愛慘了漢帝國才會有的感受。
蘇曦沉默半響。
東漢末年,為了光復大漢,有太多的能人義士付出一生去奮斗。
可惜無用。
“不,我們理解。”
“武侯,我們特別理解。”
“崖山海戰后,為了華夏最后的脊梁,宋朝十余萬文臣將士集體跳海自盡。”
“進士出身、誓死不降的宰相陸秀夫,為了皇室的尊嚴最終背著宋帝昺一起投海自盡。”
蘇曦的聲音很輕,可聽在聊天群內眾人的耳朵里,猶如驚雷。
“宋朝有著很多的毛病,可在南宋滅亡時,那些被世人稱之為腐儒的存在,他們還是有骨氣的。”
“寧死不降,以自身保住國家的脊梁。”
“宋朝皇帝養了士大夫兩朝,二百余年的時間,他們也對宋朝留下感情。”
“國破家亡,外族入侵時,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選擇了以死殉國。”
“所以,我理解武侯的心態。”
“你們都是可敬之人。”
蘇曦的聲音永遠都充滿了磁性,朱元璋和姚廣孝沉默,他們都了解過那段歷史。
宋朝有千般錯誤,可是他們依然為這個民族留下了寶物。
那個寶物叫做文人骨氣。
后人每每讀到崖山之戰,都能學到一種東西。
那個東西叫做忠君愛國。
精忠報國—
“沒錯,這就是我宋朝文人。”
“我宋朝并不是一無是處,我們也有屬于自己的優點。”
“為了這個國家,我們也可以自己拋頭顱灑熱血,我們也可以為民族注入屬于自己的信念。”
“國破家忘時,不光武將可以殉國,文臣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