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會改歷史—
“韓非留下的思想很不錯,荀子更是教導出李斯這樣的人才,你的評價太過了吧,太高看商君了吧。”
李世民皺眉,他承認商君很強,當荀子和韓非應該也不弱于商君才對。
蘇曦冷笑幾聲。
“不,在法家一途上,韓非也好,荀子也好,都是弱者。”
蘇曦這一句更加讓眾人震驚。
更過分了,你這一句話讓大家更加想懟你。
……
華夏之祖—
“蘇曦,雖然你吹商君的樣子很帥,可我還是想說,荀子和韓非兩人的律法水平并不低。
真實踐起來并不弱于商君。”
“而且我就挺喜歡韓非,他的法對于治國很重要。”
始皇下意識辯解道,吹的越狠,摔的越慘,適當的謙虛沒壞處。
斬白蛇—
“蘇曦,雖然咱們兩個有親戚,可并不能這樣貶低人家。”
劉邦也勸道。
我超謹慎—
“我是不想發言的,但是荀子和韓非的理論得到很多大家的支持,我覺得水平并不差。”
大家一致的反對蘇曦。
他們覺得蘇曦貶低韓非和荀子的行為并不是很好。
蘇曦笑了兩聲。
“各位先輩,我也知道韓非和荀子的理論很棒,實踐起來也很有用。”
“可說句實話,韓非和荀子并沒有進行變法。”
“而兩人恰恰又都有變法的能力和基礎。”
“兩人留下最多的就是理論,而不是變法結果。”
蘇曦說的非常直白。
直白到讓眾人有點迷糊。
“實踐出真知,韓非的理論由李斯和始皇用出來,可能就是另一個東西了。”
“我們華夏人的一大特征,就是在前人理論上進行修改,然后再扣給前人。”
始皇燦笑兩聲,好難,被拆穿了。
“你們像王安石變法,商鞅變法,申不害變法,吳起變法,董仲舒在西漢掀起的思想理論變革和獨尊儒術等,都是實踐,并且真正的對國家和民族留下了東西。”
“你們不能指望我把理論排在實踐頭邊。”
蘇曦把自己的排名方法說出來,大家明白,隨后恍然。
的確是這樣。
“各位先祖,商鞅變法以死獻祭,王安石變法如果不是北宋情況特殊,最后也是以死為結果。”
“荀子是大家,若是想要變法必然有國家支持。”
“韓非是韓國國君的兒子,天生貴胄,就算韓國國君昏庸,不用他變法,但他依靠自身的權勢,小范圍進行變法應該沒問題吧。”
蘇曦說的充滿嘲笑。
眾人先是愣住,隨后明白。
“我不知道其他人問吹韓非的理論,但是在我眼里,韓非惜身,一國王子,如果非要變法,就是小范圍的也可以,只能說他慫了。”
換個角度想,韓非的思想就有問題了。
“各位先輩,正常的人思維不是應該像李斯一樣嗎?”
“為了上位而努力,說攻擊你韓非就攻擊你韓非,因為你擋我驗證自己律法的道路了。”
“勝者王侯敗者寇,不管后人再怎么評價,人家李斯的律法思想在秦國確實得到了充足的驗證。”
“而韓非的思想,在他死后,就算李斯用了一部分,那也是人家李斯的,沒辦法歸功到韓非身上。”
“所以說,法家排名只有兩個,以商鞅王安石為首的實踐者排第一,以韓非荀子為首的理論大成者排第二。”
蘇曦說的輕松,但是其他人腦子亂嗡嗡的。
媽耶,之前我們都是認為荀子韓非子碾壓一切,唯有商君可一戰,尤其是韓非子的集大成法家理論。
三觀被蘇曦給整崩了。
但蘇曦的排名竟然能說的過去。
而且按照這個排名,那些打上恥辱柱的家伙都在韓非子之上。
理由就是韓非子沒有實踐留名。
而這個邏輯。
通了。
始皇在內的大家都心情澎湃。
三觀太碎了。
………
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