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就是如此,只有這樣,我才能把士氣提升到巔峰。”
“大軍交手的一瞬間,秦瓊就會斬殺對方的百人將和千人將,奪掉一面旗幟,隨后玄甲軍興奮一擁而上打出氣勢,先殺穿對方三條防線。”
“秦瓊和尉遲恭、用狂暴的武力鎮殺一切,再加上玄甲軍殺穿的防線,以點帶面,大軍氣勢會瘋狂爆炸。”
“而打仗,打的就是一個氣勢。”
………
光武不太開心,他想說李世民的打仗方法是野路子,但是沒辦法,人家總能打贏。
打仗打仗,追求的就是勝利,你打贏了,用什么辦法都好說。
你打輸,指揮的再牛逼都沒用。
戰爭是真正的勝者通吃。
兩漢年間,一些對外戰爭中,一些粗鄙的武將寫的捷報滿篇都是粗鄙之言,讓一些大儒看的腦袋疼,根本不敢讓人傳播出去。
可是嘉獎少了嗎?
沒有少。
理由是什么?
打贏了。
而傳播天下的捷報,都是經由滿朝文人里最會描述的人重新潤色一遍發下去。
當時大家的思想就只有一個,你武將打贏了,你就是寫捷報的時候一口一個老子怎么知道打贏的,我就知道我殺了對方三萬大軍,俘虜了幾萬,然后帶回了十幾萬匹牛羊。
再通俗點就是我看見了敵人,帶兵沖上去,一陣砍,贏了。
對于這種簡單的戰報描述,文人一般會這樣說,我方將士經過艱苦的戰線遷移,在某某地遇見了邪惡的敵人,大將某某,經過仔細的分析,隨后一馬當先上去進行搏殺,其中使用了兵法戰略有穿插,戰線絞殺還有兵形勢等作戰手段。
最后打敗敵人,進行了呵斥,讓對方知道了自己的錯誤,隨后投降。
而實際上看霍去病當年在河西之地進行勸降的事就知道,帶兵過去,殺到對方大營,問他們誰不同意投降,然后把反對者干掉。
回來文臣寫的就是霍驃騎英武帥氣,以禮服人,用道理說服了敵人,勸降了邪惡的匈奴。
至于死在霍去病刀下的反對者,那是什么玩意,他們不知道,那不是草肥嗎?還是最優質的。
問世家最懂兵法的人是誰?
是兵家四圣嗎?
是武廟十哲七十二將嗎?
不是,不是的,是那些坐在大后方,專門替前線將領寫捷報的文人。
他們如果不鉆研兵法中的戰略戰術,怎么替那群武夫把過程描述出來。
面對武夫送來的三句過程,一個結果,他們需要拿著地圖,把這三句過程擴充到一百句過程,一千句心理環境渲染描寫最后再加一句結果。
如此巨大的工程,不懂兵法能行?
至于兵家四圣和武廟那群人,他們都是打贏了,再去看兵法的。
………
李世民在吹自己和秦瓊帶領玄甲軍有多牛逼,那些走指揮路線的人都沉默,大家不太喜歡,但還是光武的那個理由。
不喜歡也沒用,人家打贏了。
所以不管怎么說,李世民就是有理,打贏了,那就是有禮,死了的人,有什么資格來講理。
……
蘇曦聽的耳朵長繭子了,李世民實在是能吹。
已經把自己吹成了兵形勢古往今來第一人的地步。
至于項羽,此時在李世民眼中就是能被他分分鐘打死的人。
……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