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和桑弘羊都是狠人,年少的昭帝也是狠人。
什么觸動世家利益?
什么破壞產業結構?
不不不,那都是你們世家的事,和我們三個有什么關系。
桑弘羊率先搞了一個不賺錢的產業,這個產業就生產一樣東西,種棉花。
大量的種植棉花。
一年到頭只需要種植各種經濟作物,然后就是進行棉花加工。
產業有了,地圈了,也建立起了基本的種植基地,
那么人從哪里來呢?
年少的昭帝特別有辦法,派了幾個會種地的老農,然后就上長安城的大街上,還有各地的城市,抓人。
誰有事沒事的溜大街壓馬路,統統抓起來,扔進這些產業中,進行勞作。
這也是軍方下場的原因,軍方不下場,誰也不敢輕易這樣做。
武帝雖然把游俠這個閑散勢力打廢了,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是有點實力的。
前前后后搞了一年,大漢國力增長了一些。
桑弘羊看看那一倉庫一倉庫的棉花,讓人開始制作棉衣。
工廠中的一人發一身,然后就拿去賣。
保本就行,量大價低,把人力收回來就可以了。
結果還是小賺一筆。
棉衣棉被這樣東西在古典時代真和搶錢沒區別。
尤其是在只追求保本的情況下。
小賺一筆后,桑弘羊腦袋一抽,又繼續搞上下游產業鏈。
思路被打通后,桑弘羊發現這比收貴族稅有前途多了。
尤其是從上游吃到下游以后。
再加上桑弘羊利用工廠工人工作建造宿舍的機會,鼓動那些百姓買房子。
我們工廠給宿舍,干的好了這間房子就便宜賣你,你只需要花極其低廉的價格,然后就可以獲得兩間房子,永久居住權。
百姓一聽,在工廠上班,干的感覺就可以把給自己準備的員工宿舍買下來,永久居住。
要知道,他們一開始居住是需要交房租的,一個好幾多錢呢,差不多相當于四分之一的工資。
而干滿一年后,他們拿出兩月工資就可以買下來。
一時間很多百姓都走出深山去工作,大家紛紛贊揚陛下是個好皇帝。
然后私下里說皇帝是個冤大頭,趕緊來占便宜吧。
桑弘羊仔細的給昭帝解釋了一下。
說建造員工宿舍和工廠的水泥是我們自己的,雇傭百姓建造的錢老少了,差不多收一年房租,我們建造工廠和房子還有水泥的成本都回來了,接下來工廠生產出來的物資都是他們的。
霍光告訴昭帝的就更加簡單了。
百姓把咱們當傻逼才好,讓他們可勁的占便宜,他們占的越多,就會越擁戴咱們。
你想想,百姓是喜歡一個有事沒事給他們發福利的還是喜歡一個施加暴政的。
昭帝想了一下,發現霍光說的對。
接下來的時間內,昭帝看著以工廠和桑弘羊置辦的國家產業為中心,建立起了一座座大型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