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張氏—
“所以說,治理國家最根本的辦法,還是維持國家活力吧。”
張氏皺眉道。
她突然發現了這一點。
……
張氏此話一出,把群里潛水的大佬們紛紛炸了出來。
可怕,此話怎么講?
蘇曦有點傻眼,這位大佬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有點東西啊。
“大佬,您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
……
華夏之祖—
“說說,我也很好奇,你這個結論,有點東西啊。”
始皇覺得很有趣。
…
太皇太后張氏—
“世家也好,黨派也好,他們一開始對于國家都是有益處的東西。”
“可從他們的廝殺殘忍程度來看,他們都是在自身利益飽和,國家利益飽和之后才開始的。”
“比如說東漢末年的世家政治。”
“世家們廝殺的原因完全是為了對國家的掌控力度。”
“楊氏和袁氏,他們當初都殺到了今天你殺我一人,明天我彈劾死你一人的程度了。”
“而歸根結底的原因,不還是利益不夠分嗎?”
“如果當時突然有一個州的官位體系出現,您覺得他們還會廝殺的那么慘烈嗎?”
“他們還會都用死諫嗎?”
大家都沉默起來,確實,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
老天爺的親兒子—
“完全不會。”
“如果在當時突然有一個州的官位體系出現,大家一定會迅速瓜分,然后進入休養生息的階段。”
“畢竟世家的人也都是有限的,一個州的官員體系連帶著周邊的官員變化,那就是最少兩百人的官位安排。”
“大大小小的官位,就是世家按照實力平分都夠了。”
光武開口道。
……
太皇太后張氏—
“我覺得利益就是足夠的活力。”
“因為有利息,大家就有上進的心,就有上升的動力和活力。”
“而只要有活力,他們就有心情去好好治理一下國家,甚至于只要他們不搗亂,國家自己都能平穩發展。”
國家平穩發展這個看看土豆和玉米在華夏的傳播時間和怎么傳播的就知道了。
明朝亡的一點都不冤枉。
…
始皇越聽眼睛越亮,有道理,特別有道理。
華夏之祖—
“秦打下六國的道理一樣。”
“秦國定下吞六國的戰略,并且展示出為之付出一切的決心后,大家就開始努力起來。”
“從上到下都激動奮斗起來。”
“因為我們每打下一座城池,就需要有人治理,這些治理的人員,不會是原有的六國人,只能從秦國選拔。”
“大家看到了赤裸裸的動力。”
始皇眼神最后亮的讓人睜不開眼。
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的想法。
………
大家一下就都理解張氏的想法。
沒錯沒錯沒錯,就是這樣。
斬白蛇—
“就像打天下一樣,對開國功臣,我們都會毫不吝嗇的賞賜,這就是原因。”
“人家跟著我們打天下的理由就是為了榮華富貴,而這榮華富貴就是他們的動力,也能激發出他們的活力。”
劉邦覺得激動不已,這真是一個好想法。
………
我不會改歷史—
“所以理論上來說,只要國家一直保持活力,其實就是在延長壽命。”
“再從理論上來說,活力一直足夠,國家就能長治久安下去。”
李世民摸著下巴,他怎么覺得這么扯呢。
而且一直對外擴張,確定能行?
這個辦法能行嗎?
而且保持活力用對外擴張,是不是就會走上歷史上唐朝的道路,因為戰略原因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