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三千人代表著什么?
在過去,三千人就代表著一支完整的軍隊。
一般將領統兵的親衛和軍團就是三四千人。
即使是后世,三千人也就是某些地方軍區的常備兵力。
像一些地級市,常備兵力也就這么多。
而孔夫子手下就有這么一支高質量軍團。
他,最大的德行就是手握力量,不用,沒有用這支力量去搞事。
如果孔夫子用這支力量去搞事,能搞出很多的大事。
這三千人可不是普通人士兵,第一,他們武力高,假如普通的士卒戰斗力是五,那么他們就是三十。
第二,他們組織力好,默契高。
第三,春秋時代,學子學習都是自帶糧草干糧的,各種學具也都是自己準備的。
第四,春秋時代,讀書人都是小地主。
孔夫子最大的德行,從來都不是嘴上說出來,而是他真的掌握有一支恐怖的力量,但是他沒用。
成為各國君主坐上賓,大家能相互聊天的原因,所說的德行,其實是因為他掌握有力量,但是不用,也就是最根本至強即是至善。
就像墨家一樣,天天喊著不合時宜的兼愛非攻,今天阻止這個國家,明天阻止那個國家,動不動就和這個君主吹牛逼,傳播思想,要么就和另外一個談人生談理想,人家還都愿意聽的原因,從來都是因為墨家自身就掌握著巨大的力量,他們的技術力量,能夠給一個國家帶來巨大的利潤。
這才是根本原因。
就像同樣是名聲遍布天下,戲子名聲遍布天下,他可能去一個國家就面見君主嗎?可能會得到君主的接待嗎?
孔夫子他們那樣的大儒能夠隨時得到君主的接待。
佩戴六國相印是因為那個男人才智驚天。
周游列國,君主接待,是因為他掌握有巨大的力量。
世家對抗君王,是因為他們左手刀右手史書。
孔夫子憎恨后世敗家子的原因就是,你們賣國就算了,為什么還會丟掉手中的武器呢?
假如宋朝的儒家手握刀劍,那些學子組織起來,分分鐘就能成就一支不錯的大軍,面對蒙元鐵騎,就不用選擇投降,就不會出現集體天跳海的情況。
既然你們都是小地主了,你們會缺后勤供應嗎?
你們自帶干糧,帶著各自的學生,拿起武器鎧甲,分分鐘沖上去和對方正面干。
兵法這些東西,你們打十場戰斗不死,自然就會了。
文天祥范仲淹最初就會兵法的嗎?他們生下來就是名將嗎?
不,不是的,他們也是上了數次戰場才成為的。
文天祥最經典的是什么?
論跡不論心之下,文天祥最讓人推崇的,是他賣了家產,組織大軍抵抗侵略。
范仲淹也是如此。
他們在名將圈子里沒辦法從正面數,但是他們那種變賣家產跟著國家打仗的做法,那種拼死救國的行為,是最值得大家尊敬的。
他們都能做到,你們宋朝那么多讀書人,只需要站出來,以儒家的名義組織起來,拿上武器,我就不信阻攔不住。
敗家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