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對手就是直接挖你跟的對手。
他們根本就不講理,不講理到什么程度呢,就像白起那樣,直接掀翻棋盤。
贖回?
不可能。
老子把惡名背盡看你怎么辦?
氣死你。
這種人,都是狼人。
當然,不只是白起,還有始皇。
講個笑話,最初那些被滅的貴族們是有僥幸心理的,他們是期待始皇進行再次分封的,畢竟始皇已經打了出去,可以把他們再次分封在外面。
可惜,始皇比較喜歡兇狠,根本不和他們玩分封的那一套,始皇要的是大一統。
也許大一統這個概念是后世推出來的,但是始皇確實是完成了大一統。
始皇的大一統比劉邦的大一統還實在。
劉邦時期還有諸侯敢挑釁,始皇時期確實是么有。
滅六國,廢諸侯,車同軌,書同文。
以秦國為標桿,讓六國進行修改。
軍管制度毀滅性打擊六國遺民。
就問你怕不怕。
就問你狠不狠。
讓天下百姓在極短的時間內認同華夏統一的概念。
隨后對外戰爭獲得勝利,增加民族自信心。
軍功爵制度已經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還是兇狠的人才。
當然,這也是一種禍端。
軍功爵送出的人才,更多的是武力人才,始皇需要的是治理人才。
諸子百家就默默的走到臺前,他們的名下有很多學子。
當然,如果全用了諸子百家的人才,那么始皇也就是傻了,兩者參著用,小日子才好。
如果各地郡縣都用諸子百家,那么我們就可以看到百家政治的出現。
可以幻想一下諸子百家當政的情況。
假如農家當了丞相,那么肯定會建議皇帝進行耕耘,以農業為本,比如投資研究高產作物或者限制其他行業,以農業生產為主,讓壯勞力投入土地中。
法家當了丞相,鐵定會勸皇帝,陛下,法度才是統一的根基,我們應該修改法律,修改制度,完善制度。
墨家就不用說了,鐵定是提出工具替代人,完善工具,強化工具,進行科研事業的發展。
儒家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大規模出現。
道家的無為,也就是國家宏觀調控即可。
兵家沒準就該大規模提出我們增加軍事勢力,去搶啊去搶啊去搶啊。
假如始皇全部選擇用了諸子百家的人才,那么搞不好諸子百家的人沒準能在朝堂上打起來,絲毫不給始皇面子的那種。
那就是真可怕了。
畢竟,在諸子百家眼中,道爭可比命重要多了。
像歷史上的儒墨之爭,最巔峰時,那可是貨真價實的抽刀子直接干,上去就懟,把對方先宰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