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年的春節,雷東寶正式搬了新家,一棟三層的大別墅,面積超過一千平米,這棟別墅,在三十年后,最少值一億,因為這里是鵬城。
早在一九九零年,雷東寶就已經把總部搬到了鵬城,并且在這里,開始規劃建立生產基地和總部大樓,總面積超過五千畝。
趁著現在土地便宜,雷東寶必須薅一次鵬城的羊毛,用總部遷移的條件和鵬城談了很多優惠,包括土地,稅收優惠,未來光土地的價值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盡管江城電器這幾年發展得還算順利,但是也就在四個省內小范圍發展,在南方地區一帶打轉轉,要想未來發展成覆蓋全國的連鎖電器商場,自己的生產基地,必須存在。
靠貼牌代工廠生產,未來是肯定滿足不了企業發展需求的,九十年代,是華夏經濟發展迅速的一個時代,也是風云變幻的一個時代,雷東寶必須跟上時代的腳步。
之所以選擇九十年代才開始大動作,自然是有原因的,八十年代,國內的交通物流方面,很難覆蓋全國。
還有各種法律不健全,加上招商引資不透明等一系列問題,就連產權歸屬都是一個問題,你發展太快,說不定到時企業也不一定是你的了。
如果九十年代不發展,到了二十一世紀后,各種成本刷刷的上漲,到時企業壓力太大了,在九十年代,可以花很少的代價,就能拿到五千畝土地,而到了二零零零年后,這土地成本,都是一筆天文數字。
從八三年雷東寶承包江城五金廠開始,到今年,剛剛是江城電器成立的十周年,這十年,是江城電器打好基礎的十年,而未來十年,將是江城電器騰飛的十年。
其實還有一點,八十年代,大伙才剛剛吃飽飯,買臺電風扇都要兩個月工資,哪有錢消費?
特別農村地區,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完全是封閉狀態,十一億人口,八億農民,八十年代的農村地區,大型電器方面的消費需求幾乎沒有。
很多地方連電都才剛剛拉通,到了九十年代,才漸漸普及電燈,就算有一臺電視機買回家,也看不了,因為農村經常停電,電壓極為不穩定。
八十年代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大伙都窮!
只有真正到了九十年代,隨著物價上漲,開放市場經濟后,全國的農民工遷移已經正式開始。
從前靠天吃飯的農民,現在也能到外面的城市打工賺錢了,大伙手上有了錢,才能有消費需求,誰家賺了錢,不想著買兩件電器回家。
很多農民工千里征途,背著一臺電視劇回農村過年,這種事情經常出現在九十年代的回憶中,各地的經濟正在以一個驚人的發展趨勢在向上發展。
九三年春節過年期間,宋運輝帶著七歲的女兒宋小引前來鵬城拜年,這次宋運輝是來散心的。
宋運輝一九八九年就已經調離金州化工廠了,去了東海化工廠,剛開始是擔任常務副廠長,在一九九一年,已經升任為東海化工總廠廠長了,三十出頭的年紀,已經是一名國家高級干部了。
事業一帆風順的他,在感情上,卻是已經和程開顏的婚姻走到了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