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后世的話來說,這個世界,是一個貧富分化極為嚴重的時代,嚴重到什么程度呢?
像白家這樣的京城大世家,每年進賬幾十萬銀子,從前白景琦不懂這啥概念,后來和大胡子去大街上溜達,才發現白家這樣的大世家,到底有多富裕了。
大街上的物價,一個雞蛋大概三文錢,一個白饅頭三文錢,一個雜糧饅頭一文錢,肉類較貴,一斤普通的大鯉魚十文到十五文,豬肉一斤三十文左右。
外面普通的工人一天工資大概三十文左右,這還是干苦力的,外面剪一次頭發才三到五文錢。大米的價格一斤在七文錢上下。
每天干苦力的工人,一天才能買幾斤大米,這薪水根本養活不了一家人,不過老百姓吃不飽飯,早已經成為常態。
不要不發生天災人禍,這個年代的老百姓,還勉強能度日,因為物價一直還算穩定。
在一九零零年前,清朝的物價這二三十年里,幾乎還沒啥變化,真正到了物價開始上漲的時候,已經是八國聯軍侵華后的事了。
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而那些有錢人家生活呢?
就白家來說吧,白景琦他老媽每月去領取份子錢,是一百二十兩白銀,他家三口,每人每月生活費四十兩白銀,要知道,一兩白銀可是要換一千文的銅錢的。
而普通人辛辛苦苦干一個月,還拿不到一兩銀子,而大戶人家,每月生活費都是幾十兩,這貧富差距可見一般。
白家的下人工資還算可以,普通下人每月都有二兩份子錢,這可比外面干苦力好太多了,所以說,封建社會,干家丁和丫鬟,可是一個好工作。
像白家這種大戶人家,每一房可都是有自己的產業的,就拿白三爺來說,他這些年,從白家上下可撈了最少好幾萬兩銀子,這些錢,他拿出放高利貸,每月利息就是上千兩。
而外面一個普通老百姓賣女兒,開價都只喊五十兩,還還價,二三十兩就能買一個標志黃花閨女,這還是好的年景,到了寒冬臘月,饑荒年景,大街上凍得奄奄一息的老人小孩一大把,每天早上,官府雇人拉著驢車,能拉走幾十具被凍死的尸體。
城外的亂葬崗,每年冬天,都是野狗們的狂歡地,不過這些野狗也大多活不過那個冬天,狗吃人,人吃狗,湊合著活唄。
這就是白景琦這幾年的所見所聞,他算是知道了,什么叫王朝末期了,也終于知道,歷史書中,描寫八國聯軍打進城的時候,城外的村民爭先恐后遞梯子的場景,是多么合理了。
不過這些顯然和現在白景琦沒啥關系,他這幾年在白家的地位很特殊,年紀雖然小,但是深受家里長輩喜歡,當然,也有一個例外,那自然是白三爺了。
白三爺自從在白景琦周歲時候喊出白家出妖怪了,這事也算是和白景琦結下梁子了。
白三爺那異于常人的腦回路,自然也不待見白景琦,被白景琦當著他老婆的面,透露出一些他在外面的勾當后,白三爺還想和白景琦來硬的,結果當年被四歲的白景琦揪著辮子追著滿院子打的場景,成為白家的笑話了。
也就從那以后,白三爺是見到白景琦都繞著走,惹不起,我還躲不起了?
五年的土著生涯,白景琦也漸漸被這個世界同化了,衣食住行,也漸漸有了這個時代的影子,他原本以為,生活就會這樣繼續過下去了,可白家當年和詹王府的劫難,還是爆發了。
這天夜里,太醫院的魏大人急急忙忙敲開白家的大門,急急忙忙跑到白老爺子房里,和白老爺子說了一件關乎白家命運的大事。
原來是這天夜里,宮里一位嬪主子因為服用了白家大爺開的藥,結果半夜吐血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