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購買到膏藥貼,到了下午,轉眼就能每張加價兩毛錢賣出去,一天一個人能賺好幾毛錢,這種突如其來的收入,讓很多毛家村村民都動了心思,財帛動人心,沒有人是傻子,何況這里還是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地區。
為此有些村民,全家老少都大早起床去排隊,靠著人數優勢,每天能買到十來張的膏藥貼,再販賣出去,每天輕輕松松能賺兩三塊錢,一個月就是五六十元。
這可是一個成年人一個月的工資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村民靠著排隊,每天能賺兩三塊錢的事,一經傳開,毛家村的村民排隊的比例直線上升。
這個現象也引起了毛成城的重視,連忙請示劉峰。
劉峰得知這事后,絲毫不慌,這樣的發展是必然的,沒有人能無視這幾乎白撿似的利益。
但是貨源全部被毛家村村民壟斷,也不是一個好現象,為此劉峰考慮后決定,正式實施下一步計劃。
原本限量銷售的第二個月計劃,是每天增加到三百張份額,每天多出來一百張,一個月就是三千張,這三千張,他準備換一種玩法來銷售,毛家村這邊依舊每天限量銷售二百張。
但是他另外還找了一個銷售渠道,那就是羊城城郊附近的農村地區,那些駐村衛生室,他準備和那些駐村的醫生談合作。
他也不是隨便找的,而是盡量找羊城周邊的村鎮,而且還是人口多一點的村,盡量讓這個膏藥貼的覆蓋范圍擴大一些。
當然,為了讓這款膏藥的稀缺性不被破壞,他第一批是從中挑選了三十個駐村衛生室,面積覆蓋羊城兩個區,都是當地比較大的村。
他直接說明了來意,那就是愿意每個月,給每個村的衛生室提供一百張膏藥貼給他們,他們賣多少我不管,但是我給你們的價格,必須是九毛八一張。
劉峰這個提議,周圍的衛生室幾乎沒有考慮就答應了,沒有任何一個村的衛生室不愿意,那些醫生還很感激,這和幾個月前,他曾經去鎮上衛生院推銷膏藥貼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態度。
這些駐村的衛生室,從六七十年代開始,直到二十一世紀過后,都還存在,只是后世隨著醫療系統越來越完善,這種村級的衛生室,存在感已經幾乎沒有了。
而這個年代的駐村衛生室,那是很多村民唯一的看病渠道,里面的醫生,基本都是本地人,他們還有一個華夏人都知道的外號,那就是“赤腳醫生”。
這些赤腳醫生,閑時是農民,忙的時候,背著箱子,就走街串巷成了醫生,他們自然知道毛家村的膏藥貼,這幾個月,隨著膏藥的熱銷,他們不知道被多少村民詢問有沒有這種膏藥貼賣了。
這膏藥被人說得神乎其神,很多赤腳醫生剛開始還不相信,但是自從體驗過后,都相信這款膏藥,的確有它的神奇之處,很多醫生還特意買了一些備用,劉峰在前面幾個月就遇到很多前來購買膏藥的赤腳醫生,也就有了這個計劃。
每個村一個月一百張膏藥貼,看似很多,但是這對很多村來說,這完全是杯水車薪,根本就不夠用,很多村都是幾百上千人的村,這點膏藥貼,根本不夠分,而劉峰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多了這三十個衛生室,也就是說,多了三十個銷售網點,并且多了三十個廣告宣傳點,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款膏藥貼。
原先這款膏藥貼雖然很有名氣,但是也是慢慢從毛家村擴散,擴散速度在劉峰看來,還是太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