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地,將有自己的那部分收成,種得好有獎賞,種得差,有懲罰。
工人做工,有金錢獎勵,他們可以靠著這些積蓄,一步步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而軍人,更是如此,每進行一場戰役,每征服一個部落,都將有軍功制度,憑借軍功,他們可以徹底改變自身的命運。
不管任何一個職業,都將有自己的獎罰制度,只有這些人對未來有了渴望,龍族部落才會進步,未來進化成國家,甚至融合成一個種族。
這套制度很復雜,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韓春明一個人能突然搞出來的。
他雖然可以借鑒后世一些經驗,但是還是得因地制宜,不然胡亂套用,只會出現大亂子。
比如王莽的新朝,很多政策過了千年后實施起來很不錯,但是在封建王朝實施,只會讓自己頭蓋骨被人收藏幾百年。
韓春明開始在部落中挑選知識分子,這些人大多都是原先部落的高層,這些人大多都認識字,并且有一定的見識。
韓春明連夜制造出一本簡體字千字經,他首先第一件事,便是要把簡體字在這個時代推廣開來。
秦朝這個時代原先的文字五花八門,秦國最先使用的是大篆,后來統一了,便改成了小篆,不管是大篆還是小篆,這種文字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是極為不友善的。
學習簡體字,比這個時代的文字,完全可以讓人學習速度加快數倍,更容易在普通人中推廣。
把簡體字在天山城推廣開來,是韓春明要做的第一件事,也是他覺得最重要的一件事。
這個年代沒有紙張,文字用刻和寫表達在木板上和竹子上,上千字的文章,得十幾個人抱著去學,太他媽困難了。
韓春明第二件事,便是把紙張造出來,造紙并不是什么太難的技術,爛樹皮,爛布料,甚至很多木屑都能把紙張搞出來。
篩選原料進行分離,打漿,抄造,最后晾干進行干燥處理,這簡單的幾道工序幾乎使用了幾千年,后世只不過換成了機器罷了。
在韓春明看來,這個年代幾乎是一窮二白,不管是工藝還是原料使用,都是最基礎最原始的那種。
有時候韓春明教導一些最簡單的技術,可那些人傻傻的,聽了半天都不明白原理,氣得他嘴巴氣泡了。
好比殷族人雖然發現了露天煤礦,但是他們卻很少使用煤礦,甚至視為不詳之物。
因為他們用煤炭煉鐵,已經產生了不止一起一氧化碳中毒,甚至死了幾十人了。
這種煤炭也不是無煙煤,雖然品質還行,但是他們使用的,都是最原始的燃燒方式。
于是韓春明便教他們如果制造蜂窩煤,這樣燃燒快,也燃燒更加充分,這么大的一個煤礦,不在生活方方面面上利用起來,韓春明都覺得是一種罪過。
韓春明還教他們如何制造蜂窩煤,還有如何避免煤氣中毒等等。
可就是如此簡單知識,韓春明硬是說了十遍,依舊大半人沒聽懂,氣得他想抽人了。
煤炭是資源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等他們了解簡單的煤炭知識后,韓春明未來還會教他們技術含量杠杠的制造“焦炭”。
只有把焦炭制造出來了,真正的鍛造技術才能提高一大截,當鋼鐵出現的時候,戰爭方式,又將變得更加殘酷了。
看著倉庫里那黃黑色的半成品鐵塊,韓春明就無語,這個年代的技術如同那些鐵塊一樣,雜質多得讓人無語。
這個時代的缺點太多太多了,韓春明幾乎每天只睡四個小時不到,他要教的東西太多了,他必須抓緊每一分每一秒。
因為他知道,他的時間,絕對不會太多。
要想偷偷摸摸發展十幾年,那幾乎不可能的事,除非只小打小鬧,那可不是韓春明的風格,他必須積蓄一切力量,讓自己的部落方方面面都變得強大起來。
除了建設天山城和巨石城外,韓春明的征伐計劃,并沒有停止,甚至還加快了腳步。
殷族部落歸附后,韓春明在兩個星期后,便又攻占了另外一個部落,一個七千人的部落,活生生被他殺了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