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國王隨即便讓畫師畫下女兒的麗影,把自己女兒的畫像送到咸陽,等待秦始皇的挑選。
就算只是畫像,玉漱那獨特的高貴美感,也不由讓人心生漣漪。
畫像千里加急,被信使送往咸陽,老國王如同一個老票客似的,等待秦始皇寵幸自己的女兒。
女兒再美,也抵不過自己千里江山,用女兒換取圖安國的平安,幾乎是老國王現在唯一的辦法了。
時間一晃又過去半年,大秦大將蒙恬率三十萬大軍,朝北出擊,先后擊潰匈奴人數次,并且成功收復河南地一帶數萬公里的土地。
這里的河南地并不是后世的河南,而是在內蒙到甘肅寧夏一帶,這里有草原,有黃河水,有肥沃的土地。
匈奴人曾經在這片土地上任意馳騁數百年,這里的馬兒特健壯,這里的牛羊特肥美,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一戰,也奠定了大秦帝國的天威,匈奴人被趕走后,蒙恬開始運送數十萬民夫前到此地開始大修長城。
這半年里,韓春明的天山城已經初見輪廓,這半年里,他先后派出二十撥斥候,前往關內外打探情況。
局勢越發緊急,他也不再四處發動征討,這半年來,他一直在休養生息,慢慢讓龍族部落變得強大。
上個月,天山城和巨石城也進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兩座城市的人口已經達到十三萬一千六百余人,其中十五歲的兒童達到六萬余人,而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卻只有五千余人。
這個人口比例,一點也不意外,這個年代的人能活到六十歲以上的本來不多,加上這本來就不是一個安全的年代,能平安活到六十歲,已經十不存一了。
這樣的人口比例,對龍族部落來說,是機遇又是負擔。
機遇自然是因為兒童和年輕人比例過大,這些人如同一張白紙一樣,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未來這些人都是龍族部落的基石。
而負擔自然是指資源不夠,兒童無法創造價值,嘴一張,每天消耗出的糧食和肉類,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不過這個負擔,對韓春明來說,并不算太困難的事,十幾萬人而已,他還是能想辦法養活。
除了五歲以下的孩童外,其他人,只要還能動的,都得參與學習和勞動,這些勞動力,創造出來的價值,完全可以抵消他們消耗掉的食物。
韓春明開始在湖泊周圍開墾數萬畝地,種植大面積糧食作物。
新式的農具,和水車,還有灌溉工具,也幾乎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發明出來。
在湖泊周圍,上百架三四米高的大型水車豎立在湖泊周圍,這些水車靠著牛馬之類的牲畜拉動轉軸,日夜為周圍上萬畝土地輸送水源。
只需要兩代人,天山城這里便會成為一個大型城市,或許未來這里的人民,或許世世代代會生活在這里。
不知道未來,是否還會有人記得,這片土地的最初開括者是誰!
農業這方面的知識,不止水源,種子和肥料才是真正最重要的東西。
現在還是第一年,韓春明準備先全部種植當地最普通的小麥和一些豆類,可惜在這個年代,還沒有紅薯土豆還有玉米之類的農作物。
韓春明準備從西域引進一些農作物和水果,后世西瓜、黃瓜、蠶豆、青蔥、大蒜、胡椒、芝麻、葡萄等等,這些都是從西域引進來的。
古代為啥大升農業,因為土地利用率太低了,基本是靠天吃飯,韓春明必須慢慢改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