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奸汪精衛,廣東佛山人,早年赴日本留學,回國后謀劃刺殺清攝政王載灃,被判處終身監禁。
出獄后結識袁世凱,主張孫中山讓權,推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1919年在孫中山領導下,駐上海創辦《建設》雜志。
孫中山病逝后,汪精衛被舉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
抗日戰爭時期公開投降日本,遺臭萬年。
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病世。
楊安既然接了支線任務,把握還是有的,至少超過三成。
汪精衛便是他的第一個目標。
不過1936年的民國,汪精衛在什么地方,住在哪里,是什么級別,警衛隊數量有多少等等這些情況,他一概不知。
他也懶得去親自打探,便又去了金樓,找到燈叔。
對燈叔品性他是比較信任的。
原劇情燈叔不肯屈服與日軍,攜一些性格剛烈的勇敢之士抗日,最終死于日軍大轟炸,也算死得壯烈,不負中華兒女出身。
楊安把刺殺汪精衛的事情說出以后,燈叔的眉頭登時皺緊。
這個時間的汪精衛,已經明確叛國的意圖。
前幾天,也就是1936年12月30日,汪精衛和日本帝國主義在上海簽訂《日支新關系調整綱要》,包括同年締結的《日汪密約》和關于成立偽政權問題的換文。
引起愛國志士的強烈抗議,反響巨大。
燈叔消息靈通,對此也非常氣憤,不過此事難度極大,他不認為楊安能成功。
盡管楊安的功夫很高,但刺殺汪精衛,可不是功夫高就能成事。
“你怎么敢做此等大事?就憑你一個人么?”
“就我一個。人多了目標太大,行動也不方便,只會更不安全。”楊安精通十種槍械,其中便有狙擊槍,是他殺死汪精衛最重要的底牌:
“燈叔,只要你能幫我搞到一把超遠距離大口徑狙擊槍,我覺得殺死汪精衛并不難。”
“呵……你太想當然了!”燈叔不無嘲諷道:
“汪精衛何許人也?他自己搞過暗殺,刺殺前清攝政王載灃,可以說是以暗殺起家。雖然沒有成功,但自己也算有了刺殺的經驗。”
盡管汪精衛現在還未公開發電叛國投日,卻已經明確投日意向。
搞過刺殺的人,自然懂得深居簡出,不給刺客制造機會。
他也一直不愛參加公眾集會,參加的大型活動也都有特工和安保力量的嚴密保護,所以暗殺者很難下手。
“超遠距離的狙擊槍我不知有沒有,我對槍其實并不了解。”
“只聽會中關注**裝備的人說過,去年**從德國購買了120支配置有光學瞄準鏡的M1924式重槍管型獵槍,不知道是否符合你的要求。”
這種槍,在楊安掌握的槍械知識里,有關于它的介紹。
M1924式毛瑟步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研制,屬于栓動步槍,槍機式樣為槍機旋轉后拉式。
槍管長600mm,口徑7.92mm,射程2000米,初速810米/秒,槍全重4.08kg,可裝5發子彈。
可2000米射程,只是理想情況下,實際使用中,有效射程肯定大打折扣。
而且**才買了120支,不一定能搞到手。
楊安仔細想想,也覺得狙殺汪精衛不現實。
無奈只能另尋他法。
不知道制造遙控炸彈是否可行?
如果能制造出遙控炸彈,提前掌握汪精衛的行蹤,在他的行動路線上提前安置遙控炸彈。
成功率不僅可靠,還沒有直接的正面沖突,安全性也大大增加。
可行!
但前提是能制造出遠程無線遙控起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