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徐二。再挑30個孩子出來,原來莊上的和新來的都行,給我把親兵隊湊足50人!”
“遵命。”
這些孩子們從不向徐世楊叫苦——他們過過最苦的生活了。
他們也不會向徐世楊抱怨什么。
因為他們怕被趕出莊子,徐大徐二都知道莊子外的流民到底過的是什么日子。
“行了,沒有事的話,今天就到此為止,各自去干活吧。”
徐世楊宣布散會,眾人走到門口的時候,胡老頭又折了回來,在他耳邊低眉順目的小聲說:
“少爺,您不如回本家看看。”
“嗯?”
徐世楊一挑眉毛,看向低眉順目的胡老頭。
“為什么?說說看。”
“不管少爺您缺什么,二老爺還有4個莊子,每年還有兩條船跟南邊朝廷通著路,小老兒想……。”
“讓我回家要東西?”
徐世楊搖搖頭:
“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家里還有個二娘呢。”
俗話說,有后娘就有后爹,這一世,徐世楊對此感觸頗深。
二娘總是想著給他那弟弟多留一點財產,早早鼓動徐世楊他老爹,徐家二老爺徐睦河塞給他一個最弱的屯堡,讓徐世楊獨立出來。
那個女人似乎是以為,這樣做,徐世楊就算自生自滅,二房剩下的4個屯堡都可以留給她自己的兒子。
有這種心態,徐世楊回家要東西,在她眼里自然成了哥哥謀奪弟弟的財產。
冷嘲熱諷幾句是免不了的,徐世楊還不能不聽,因為她確實是徐睦河在他娘死后明媒正娶的老婆,也算是他徐世楊的娘。
“夫人那邊,說兩句其實也不算什么。”
胡老頭低著頭,繼續小聲說道:
“何況,少爺這次,可以帶上禮物去。”
“跟家里交換物資?”
這倒是可行。
“只是給二老爺的禮物,您是二老爺的長子,父慈子孝,二老爺自然也會回賜一二。”
“唉……,是我想岔了,你說得對。”徐世楊嘆了口氣說道:“你覺得準備什么禮物好?”
不能太差,太差拿不出手,也“換”不回東西。
得拿些好東西。
十五屯現在倒是確實有些好東西。
“牽幾匹韃子的馬?”胡老頭小心翼翼的問。
“為什么?說來聽聽。”徐世楊頭也不抬的問。
這個問題算是考究胡老頭了,也是給他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
“韃子的戰馬都是好馬,咱這輕易得不到,去年莒州城的范老爺不知從哪得了一匹,愛若珍寶,據說價值百兩。另外,另外……。”
胡老頭稍稍抬頭,瞥了徐世楊一眼,似乎有些由于由于該不該把剩下的話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