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他好奇怪啊,居然為這種事發火,男人不是都希望女人對自己忠貞不二的嗎?”
“嗯,他的想法有些與眾不同呢。”
“呵呵,姐姐是不是心動了?前幾天容嬤嬤找你說了些什么?是不是替他說媒來了?”
“琳琳,我們不是堡主家的小姐了,哪用得著說什么媒?”
“……。”
“我呀,只能做個妾了呢。”
“姐姐……。”
“什么?”
“我會保護你的!”
……
韃子出征喜歡選在秋高馬肥的季節,而漢人豪強打仗一般是秋收過后。
時間不同,但原因是一樣的——方便后勤。
秋收之后,塢堡民兵才有余糧出外打仗,才有余糧搞一些戰前訓練,也不用擔心戰事耽誤田里的活兒。
如果是別的季節,繁重的農活足以耗光所有人的體力,誰還有心情去打仗?
這也是塢堡與土匪的區別——只要目標合適,塢堡也會搶劫,但他們的主要經濟支柱仍然是農業生產。
而土匪相反,雖然他們在山上也有一些農田,但他們主要依賴搶劫維持生活。
土匪不會刻意選擇秋收之后打仗,他們不像塢堡民那樣在乎是否耽誤農活。
好在,之前徐家一直與浮來山維持著表面上的和平,等到徐家下定決心開打的時候,屬于塢堡民兵的時間窗口已經到了。
像徐世楊這樣糧食留存多的,甚至可以在戰前維持每日一訓的高標準。
上一輩子,徐世楊曾經看過一些戚大帥的書,對鴛鴦陣這類適合小規模戰斗的陣型推崇備至,但實際應用,現在還不成熟——塢堡民兵本質上就是一幫農民,無論是武器還是技戰術,都不足以支撐任何復雜戰陣。
因此,徐世楊干脆簡化戰法,試圖用最簡單的辦法解決問題。
按照他的設想,如果浮來山土匪下山野戰,那么十五屯的戰術就是用木槍抵住對方老匪的突擊,以木炮、火門槍和弓箭手提供1到2輪火力打擊,削弱對方的戰斗力,然后投入鐮刀斧頭兵掩殺。
如果對方死守城墻,那簡直再好不過,他可以用簡易盾車掩護少數勇士,用火藥爆破對方寨墻,等到土匪的土墻被火藥炸上天,不信那些烏合之眾還有抵抗決心!
因此,十五屯的戰兵隊,只需要訓練兩種戰術:第一,長槍兵訓練以密集隊形抵擋積年老匪的突擊。
第二,鐮刀斧頭兵訓練5人規模的小規模群架,啊不,是小規模白刃戰的能力。
標準的烏合之眾,好在用來對付同樣烏合之眾的土匪沒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