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欒廷玉,他們是騎兵,反倒是走到咱們后面去了!”
徐世柳語氣不滿的說道:
“我見過他們倆那寶貝騎兵的訓練,三哥,他們臨陣要下馬的,也就是當20個步卒用。我看咱們還是不等他們了!”
徐世柳在新軍那里丟了面子,對徐世楊倒是改掉了鼻孔朝天的樣子,這會卻又看不起欒廷玉和孫立的騎馬步兵了。
“你也知道他們是騎兵。”徐世楊微笑道:“騎兵有騎兵的用法,哪怕是劣質的騎兵。”
“等他們來吧,來了之后,我們去見見這附近的塢堡主們。”
……
與徐世楊一開始預計的多少有些不同,本地塢堡主的援軍大概只有1000多一點,來自3個家族的25個塢堡。
日照這邊水土薄弱,塢堡規模通常比莒州那邊要小一點,但也不至于25個塢堡才湊出1000人,看起來,這支援軍對救援日照港并非特別積極。
或者說,他們出現在這里,只是防備倭寇在攻打日照的同時四散抄掠,影響到現在正在進行的春耕。
畢竟,不是哪一家都有船可以通商的,沒有海船的家族,跟控制日照港的那個家族關系不大,也就不太在乎他們會不會被倭子攻破。
當然,也有較為積極的。
比如居住在日照往東七八十里之外的王家,他們也不涉及海貿,但因為跟徐家有姻親關系(徐世楊的生母出自這個家族,也就是說,王家是徐世楊的舅家),而徐家在日照有5條船,牽扯比較深,因此王家對救援日照明顯比其他兩家上心。
只是,王家也需要春耕,即使把全家能暫時放下手中農活的堡民全帶出來,也不過區區500人。
在外打仗消耗自家糧草,心里還掛念家里的田地,單一個王家也確實不敢主動進攻至少3、4千人的倭寇,只能跟另外兩家援軍猬集在一起,算是替日照牽制一下倭寇的兵力。
倭寇似乎也知道內陸地區搶不到什么東西,塢堡兵不主動進攻,他們也懶得過來開打,只是派出幾百人,卡住幾條道路,跟塢堡兵對峙,其主力仍在圍攻日照,大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勢。
徐世楊跟援軍會師的時候,三家的幾位核心堡主正湊在一起商議下一步的行動。
與人丁不旺不得不用外姓人的徐家相比,這三家地方豪族的塢堡主基本都是同姓同家族的人,因此很容易分成旗幟鮮明的三個派別。
“咱們不能這么拖下去了!”
眾人議事的地方,一個丁姓堡主忍不住站起來叫道:
“家里農活耽誤不起,我看這倭子一會半會也打不下日照,就算打下來,他們也沒功夫四散劫掠,我提議,咱們就此散伙,各回各家!”
丁家距離日照較遠,跟港內也沒什么親戚或經濟關系,這次出兵純粹只是為了防止倭寇攻下日照后,順手私下抄掠一番。
眼見日照已經頂了很長時間,那倭寇就算打下港口也沒多少力量來鄉下劫掠,因此幾個丁家人都大聲鼓噪著,想要解散援軍,回家照顧更重要的田地。
“丁家大哥,那倭子就算今年不再抄掠,嘗到甜頭,明年怎知道他們不會再來?”
王家第2屯堡主王安大聲說道:
“今年不趁他們師老兵疲,狠狠教訓一頓,明年開始他們就是第二個韃子,你家有多少存糧年年給他們上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