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介甫在江南民間的名聲很響亮。
一個原因是他確確實實是文壇大豪,詩詞名動天下。
在文人的眼中,他的水平大概相當于另一個位面宋朝歷史上王安石與蘇軾的合體。
在重文輕武的大周,即使文相公已經下臺,只憑這一點,也不是武將們可以輕侮的。
何況,文相公真正的長子是為救駕而死,文介甫本人又是不怎么懼怕韃子的性格,當權時代曾經多次面對女真使節據理力爭,削減歲幣數額。
這些事跡經過文人的口口相傳,已經把他塑造成大周忠臣的化身。
這也是為什么,臺上臺下,官方民間,文家都是大周主戰派核心的原因。
名聲使然,不服不行。
就連那明顯跑江湖的白胡子老頭,剛才還在猶豫不決,一聽徐世楊跟文相公有聯系,立刻來了個大變臉。
“原來小哥是文相公的弟子!失敬失敬!”
“我不是,我弟弟才是。”徐世楊一臉糾結的說道。
搞了半天,早知道文介甫的名聲這么好用,直接抬出這尊大神來就不用那么麻煩了。
“小哥請在此稍待,老漢請文家派人過來接收!”
白胡子老頭耍了小心眼,他不能讓人帶走那胖球,也怕徐世楊是吹牛,實際跟文相公沒啥關系,因此不愿意放他離開,打算派自家人去文府上請人。
老頭吩咐身邊最早出來支持徐世楊的一男一女道:
“小天,小七,你們去文府上請人來看看。”
然后又轉頭對徐世楊說:
“可有憑依?”
徐世楊還真沒什么能證明自己的信物,于是只好把虎切從腰間摘下來拋給老頭。
這個動作讓自稱馬義的老頭兒很是贊賞,在他看來,徐世楊以倭刀為憑,是一種解除武裝讓己方安心的做法。
這樣看起來,對方并非狂暴到見人就砍的嗜殺性子。
他并不知道徐世楊的兩把手槍才是更具殺傷力的武器。
“此事涉及文相公和高太尉,萬萬小心!”馬義把虎切遞給少女,低聲囑咐:“你若是覺得他做得對,那就快去快回,沒有文府的人撐腰,咱們就只能替高太尉拿下他!”
“放心吧爺爺!”
……
文府來人比馬義想象的快一些。
而且來的人數也超過馬義的想象。
他的孫女和另外那個小伙走后不到兩刻鐘,人市入口附近呼啦啦涌進來上百人!
徐世楊仔細看了看,除了一到現場就把自己護在當中的十幾個徐家兵外,其余大多是穿著短衫,手持棍棒的文家下人。
嗯,還有二三十個青皮混混打扮的家伙在一邊敲邊鼓。
帶頭的人是一個比徐世楊大不了幾歲的青年,這人同樣穿著儒衫,沒有任何武裝,腰間掛著玉佩,手里拿著香薰折扇之類彰顯公子哥身份的玩意,一搖三晃的在幾十個文家下人簇擁下來到徐世楊身邊。
“爺爺。”對面的女孩在馬義身邊小聲嘀咕一聲:“這人是文相公的親子!”
“什么?”老頭驚叫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