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海盜集團戰斗力起伏真是夸張,以這個時代的技術條件,直接敵前強行登陸占據港口都能玩出來,結果現在居然打成了這種情況。
而且,在徐世楊看來,海盜軍現在實際上屬于劣勢——雖然不知道對面的扶桑軍有多少人,但戰斗進入僵持,海盜軍的地盤無法擴大,那么他們就只能依靠雙嶼港補充物資和援軍。
雖說船運補給效率不錯,但是一旦遇到臺風之類不適合通航的天氣,只要幾天時間,海盜軍就會陷入絕境。
也就是說,海盜軍如果在幾天內無法取得突破,那么他們必將在幾天內撤退。
當然,不能說海盜輸了,畢竟他們成功劫掠了長崎港。
只是這次劫掠也許會引發扶桑大名更加嚴厲的禁海,造成李氏海盜集團失去扶桑市場,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戰略目標太過模糊,既然要打就得徹底打死,要不就把扶桑打服氣,不敢違抗,要不就干脆不打,現在這情況簡直是僅次于戰敗的糟糕局面。”
這就是徐世楊對這場戰爭的評價。
……
江南。
大周朝廷正因為都亭驛的一場大火陷入巨大的混亂之中。
雖然出了傷害使節這類無論在哪里都算大丑聞的外交問題,但由于韃子使節死的太過干凈了,建興皇帝和主和派內閣的心理壓力居然反而輕了許多,以至于他們現在還有心情慢慢討論善后問題。
當然,使節團全滅,大周必須想辦法給大金一個交代,建興皇帝親自下令包拯徹查都亭驛大案。
同時,為了安撫金人,避免金人以此為由南下威脅長江防線,大周決定改變歲幣和和親分別執行的政策改為合并執行。
建興皇帝打算把150萬貫錢,30萬匹絹,30萬兩銀以及三千工匠和一位公主,與使節團全滅的消息一起送到遼東去,指望能用這些人和財物搞一次“消氣外交”。
這理所當然的受到了主戰派的強烈譴責,以文仲為首的主戰派官員甚至以集體辭職為威脅,強烈要求皇帝收回圣命。
這些小官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處于平衡朝堂勢力的要求,也不可能把主戰派徹底趕走。
于是建興皇帝不斷試圖安撫愈發暴躁的主戰派,但毫無效果。
而且,這一次主戰派得到了一個強援——權知臨安府的保證包龍圖同樣嚴厲反對執行和親政策,他的態度甚至比主戰派還要強硬。
主戰派現在的想法還是只給歲幣,不和親。
而包拯的要求是連歲幣都停下,一文錢都不給了。
按照包龍圖的說法,金人這次利用使節團壓迫,主要原因是他們徹底失去了渡過長江征服江南的實力——不管是因為幾次遭遇韃靼人的劫掠還是江北漢人的抵抗。
否則的話,即使為配合使節團的行動,金人也該派些軍隊到長江邊上,給大周朝廷施加壓力。
既然,靠妥協來換取和平已經變得沒有任何必要。
包拯進諫,金人若是無法得到這次的歲幣,那么他們以后就只能用嘴炮威脅大周,不可能再實際威脅大周的存在了。
然而,建興皇帝并不像包拯那么肯定。
至于主和派,更是強烈建議滿足大金的一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