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楊真想捏住江南那些貪官污吏的脖子好好問問,把熬糖師傅送到遼東去到底是何居心?
這個時代人們還沒有發覺甜菜可以榨糖,遼東也不會有甘蔗,這些熬糖師傅若是真到了韃子手里,哪有什么活路?
當然,徐世楊自己現在也沒有制糖產業,不過他有把勢力擴張到臺島或琉球的計劃,那里都是可以種植甘蔗的,大不了把糖產業的利潤分給李氏海盜集團幾成。
另外,徐世楊現在覺得,也許他可以在自己的領土上引種一些甜菜,給自己的制糖工業搭一下基礎——糖在工業時代之前一直是奢侈品,若是能給前線士兵的備用食品里加一點糖,關鍵時刻是真能救命的。
何況糖的能量很大,也易于吸收,這個時代甚至可以當做藥品使用。
除了熬糖師傅以外,徐世楊還在工匠隊伍中找到一些韃子可能用不上,但對他自己來說十分重要的工種——造紙工匠。
最好的宣紙工匠基本沒有,但各種粗紙、草紙工匠卻是不少。
這對徐世楊來說也是極有用處,至少火槍兵的紙包彈藥所需的紙張看起來已經沒問題了,這樣可以有效提高神機兵的射速。
另外就是,有了這么多工匠,江北原來以物易物的經濟已經跟不上形勢了,一些必要的貨幣流通是必須的。
好處是,徐世楊在和親船隊中獲取了大量硬通貨。
歲幣中有三十萬匹絹,徐世楊不打算讓它們進入流通,得找機會把這些東西外銷出去。
三十萬兩銀,直接當做貨幣使用實在太虧了,徐世楊打算把它們鑄造成銀幣,目前的想法是,面值一兩的銀幣含銀85%,銅15%。
這樣,徐世楊手中的30萬兩白銀,可以鑄造大約35萬枚銀幣。
正好和親工匠中也有鑄幣工匠,可以用來做這種工作。
徐世楊打算把銀幣的兌換率暫時固定在1比1000文大周制錢上,這個價格略比現在一兩比一貫半(1050文)略低,但也沒低多少,基本可以算作一兩兌換一兩。
考慮到銀幣質地穩定,制作精美,這些溢價估計是能夠被市場接受的(另一個是時空,西班牙鷹洋之類的銀幣就曾經占領過相當大一部分國內貨幣流通市場),這樣的話,徐世楊可以獲得將近5萬兩“鑄幣稅”,比搶錢都快!
輔幣的話,完全可以用歲幣中的銅錢頂替,這些大周制錢僅官面上就有205萬貫之多,除了可以用以對外貿易,徐世楊打算拿出其中一百萬貫,在青州控制范圍內流通。
當然,自己的鑄幣權不能留在別人手里,徐世楊也打算給自己的輔幣留出一條路,以便在必要的時候代替大周的制錢。
徐世楊自然不能拿寶貴的金屬來制作輔幣,什么金屬都不行,因此他想趁著有這么多造紙工匠的時候,發行紙幣輔幣。
紙幣現在毫無信用,于是徐世楊拿江北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糧食做基礎,拿紙幣跟糧食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