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此,有危機就有機會。
徐睦河現在的情況,純粹是關心則亂。
徐家其他塢堡主級別的核心人物也都支持徐世楊的想法——一個是他們對徐世柳沒有徐睦河那種舔犢之情,另外也是大家確實都有更需要關心的事。
在韃子隨時都有可能南下,大戰不知何時就會爆發的情況下,去考慮千里之外的江南戰事,未免太滑稽了。
徐睦河也逐漸從得知兒子遇險的焦急中冷靜下來,徐世楊至少有一點說的沒錯,江南無論如何都比江北安全。
徐世柳手上幾千兵將,去打暴民也確實比對付韃子輕松,何況江南還有那許多朝廷官兵。
徐睦河嘆了口氣,包括徐世楊在內,所有人都不怎么關心江南的話,他這個家主也不能快意行事,何況他現在也有了自己的野心。
“既然如此,大家先散了吧,去做自己的工作。”
徐睦河略有些疲憊的說:
“世楊你留下,為父有些事想跟你單獨商議。”
……
塢堡主們離開之后,徐世楊好奇的問:
“父親還有什么事要吩咐?”
“沒什么好吩咐的,只是有件事,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徐世楊掌握著徐家最強軍力,這是徐家之所以敢于統一青州且攔截和親船隊的本錢,何況他政治地位也不低,可以算是“副家主”加家族軍事統帥,現在的實際地位可能比徐睦河這個家主還要高一點。
因此,徐睦河覺得,自己的野心必須有這個兒子的鼎力支持。
好在,從以前的言行來看,徐世楊算不上大周的忠臣——徐睦河總有一種,這個兒子既不想投大金,也不喜歡大周,誰都看不上的感覺。
于是,徐睦河斟酌著說道:
“江南戰亂,那邊如今也不是世外桃源了。”
“是啊,只是那邊本來也不是世外桃源,朝廷只是在江南茍且而已。”徐世楊不屑的說道:“沒有一點進取心,早晚會出大亂子。”
在徐世楊看來,大周南遷前的局勢,其實是江北出兵抵抗外敵入侵,江南在經濟上對江北補貼。
但軍事上的慘重失敗打破了這一平衡,江北主力邊防軍——比如西軍崩潰后,江南不愿意繼續讓朝廷征收大筆稅賦補貼前線。
失去了主力野戰軍,財賦重地又不愿承擔更重的責任,大周在江北完全立不住腳,所以才不得不南遷。
若想改變這種茍且的形勢,除非大周能重建一只強大的軍隊,并且讓國民相信這只軍隊能壓倒韃子,北伐或擴張,獲取新的領土是一種能帶來收益的行動,而不是以往那種拿錢糧填無底洞,這樣才能改變戰略上的不利態勢。
大周朝廷明顯沒有這種改變自我的能力,所以江南的一切繁華,都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基礎脆弱的可憐。
現在,不過是漲潮了,沙灘城堡開始垮塌而已。
徐世楊這說法,倒是不出徐睦河的意料。
確認兒子的大概想法后,他接著問道:
“世楊,你對如今的天下局勢,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