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些情況,青州本地人民才會把青州軍當成真正的自己人(雖然不是子弟兵),軍隊路過的時候,才會有人沿途送些溫水犒軍。
雖然不值什么,但這種發自內心的軍民魚水情,仍然讓很多在江南被老百姓唾罵的禁軍士兵感到有些羨慕。
‘或許,我們也該留在青州,不回江南了?’
禁軍中不止一個人這樣想,甚至那些有家有室的士兵,也覺得或許可以把家人搬到江北來。
只要青州真能抵擋住韃子的進攻,那么這里對軍人的尊敬程度,對他們這些“賊配軍”來說確實可以算個樂土。
……
建興十三年十月,青州軍對萊州和兗州同時發起旨在擴張的戰爭。
由于有之前青州北部塢堡主聯盟的前車之鑒,進攻初期,兩府均有不少塢堡主不戰而降……,呃,不對,按他們的說法,這些塢堡主是主動來加盟的。
十月十五,徐世松率領的青州軍進入舊高密縣城,十八日進入平度州。
二十五日,青州軍遇到了第一個對手:萊山土匪。
其實這些土匪也是想下山投降的,但周邊塢堡主都鼓動徐世松拒絕他們投降——塢堡主跟土匪的關系總是難以融洽。
處于拉攏塢堡主的想法,徐世松對萊山進行討伐作戰,參戰者除了青州軍之外,還有新投靠的萊州各家上萬壯丁。
戰斗開始前,徐世松對萊山進行包圍,但允許土匪以個人的名義下山投降,土匪見青州軍勢大,紛紛下山,五天之內,徐世松就獲得男女老幼近萬人口——這做法跟當初徐世楊對五蓮山土匪如出一轍,而且同樣十分管用。
十一月初二,青州軍對萊山發動總攻,當天即攻克土匪所有山寨,隨后又進行了三天的清掃作戰,抓獲隱藏的土匪及匪眷兩千有余。
萊山平定。
十一月初八,青州軍兵不血刃,進入舊萊州府,萊州府全境被納入青州控制范圍之內。
另一個方向,李井槐在兗州府的進軍同樣十分順利。
或者說,比徐世松一路還要順利得多,因為他走的路線就是幾個月前,徐世楊攻打祝家莊時的舊路線。
這一路上,無論塢堡主還是土匪,都沒有武裝對抗青州軍的信心,因此紛紛來投。
李井槐也沒有采取徐世松那種對塢堡主和土匪區別對待的做法,而是一視同仁,不管是誰,全都允許主動投靠。
再加上新軍剛剛補充的士兵中,本來就有很多兗州人,因此,李井槐這一路純粹就是武裝行軍的過程,不僅一仗沒打,甚至自覺跟來的外圍仆從軍還多了許多。
十月三十,李井槐進入兗州府,十一月初二抵達青州軍占領下的濟寧縣城會師時,跟隨他的外圍塢堡主民兵已經超過一萬,頭靠過來的土匪也有近六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