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我先表態?”
那似乎是必須的,畢竟一邊是大家的事業,一邊是徐世楊的弟弟,節度使大人的親生兒子。
“如果一定要我先說,那我只說一句:以青州的利益為準繩。”
“另外,你們隨便說,我不罰任何人。”
“我的要求是,事前你們隨便表態,但一旦確定目標,大家都要毫無意義的向目標砥礪前行,期間不準再由別的想法!”
有了徐世楊這一表態,很多問題就好說了。
第一個是公孫勝,他沉思著說道:“咱們江北去支援江南,這聽起來簡直是個笑話,我覺得咱們不宜摻和江南的戰爭。”
公孫勝的說法代表了新軍很多核心軍官的想法。
在他們看來,江北援助江南,簡直就像是乞丐去援助龍王,確實蠻奇怪的。
“但是,如果我們完全不理會江南那邊的事,似乎也不太好吧?”
馮三虎猶猶豫豫的說道:
“畢竟,江南也算是咱們的大金主,遇到事一點忙都不幫也不好,說不定他們會停止給咱們的援助。”
“俺也是這樣想的。”
解寶附和道:
“再說,咱們缺的是錢糧,江南……,呵呵,不客氣的說,論兵士戰力,咱們才是富裕的一方,高俅那六萬大軍算得了什么?”
“俺認為,到時候只要派兩個營過去,再加上五少爺的民軍,對付高俅足夠了!”
這話同樣得到了一眾軍官的認可,特別是曾經跟著徐世楊去過江南的,這些人似乎對大周官軍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蔑視。
而和親船隊那五千禁軍的表現,似乎也證明了這種蔑視是有道理的。
徐世楊想了想,覺得公孫勝和馮三虎說的都有些道理,他也沒有直接做決定,而是吩咐趙琳道:
“先把文相公的信念一念,看看他老人家有什么要求。”
趙琳點點頭,又打開文相公的信大聲朗讀起來。
文相公的信比徐世柳的簡單,他只是在催促徐世楊盡快把仁福公主送回江南。
似乎主戰派覺得,仁福公主可以成為主戰派一個很重要的底牌——也許是用來拉攏其他宗室的?
還有主戰派要回公主,也可以算是一個政績,拿去宣傳,在民間應該能得到很好的名聲。
特別是相對主和派之前搞的根括來說。
文相公倒是沒有特別提及青州軍去江南支援的事,但他明確指出,送公主回家的,應該是徐世松——徐世柳不可能兼顧科舉和軍隊,文相公似乎也不信任江南的將領。
文相公希望能從青州找一個有能力的將領來替代徐世柳指揮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