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與前世的慶典流程有些不同,領導講話被徐世楊安排在后面,為的是讓軍隊和勝利展示先給民眾留下一個好印象,之后節度使的話才會更加深入人心。
其實,徐睦河作為政治領袖,讓徐世楊可以把主要精力用在軍事和產業布局上,父子兩人配合的還算不錯。
這可能也是滋生徐睦河政治野心的催化劑——若是能說服掌握軍權的兒子,為什么不試一試?
當然,徐世楊堅定反對,徐睦河也就暫時打消了那個過于激進的想法,但相應的,徐世楊也需要在別處做出些補償。
比如說在這么多人面前強調徐睦河的政治地位,免得有人誤以為青州節度使父子之間爭權不合,恐發生不忍言之事。
這種流言對穩定齊省人心有百害而無一利。
隨著咚咚咚的輕快鼓聲,第一個出場的隊伍是抽調各營旗鼓手組成的軍旗、軍樂隊。
前方主旗手是魯智深,這家伙身材高大,穿著明晃晃的鎧甲舉著軍旗顯得更加魁梧,后面兩側則是同樣高大的護旗手。
再往后是軍樂隊,這些人不怎么熟練的演奏著《擲彈兵進行曲》,踏著在徐世楊眼里太過雜亂,但以這個時代的眼光來看已經十分整齊的步伐,昂首挺胸步入會場。
為了盡量讓《擲彈兵進行曲》顯得像是那么回事,徐世楊特意為軍樂隊準備了短笛——故意取消了中國傳統笛子中的笛膜,使得笛音缺乏中國傳統笛子的優雅,但多了一絲破空的味道,更加符合軍隊氣質,給人一種嚴肅的廝殺感。
經典畢竟是經典,輕快悠揚的擲彈兵進行曲一出場,就壓倒了圍觀人群的嘈雜,所有人都伸長了脖子看向廣場上行進的隊伍:
緊隨旗鼓隊其后的,是八個步兵野戰營方陣,新兵方陣,民兵代表方陣和民工代表方陣,總計十二個步行方陣。
然后是兩個騎兵營方陣,炮兵隊方陣和一個故意添加進來的民兵重武器方陣——民兵的重武器實戰表現其實不怎么樣,但很多武器看起來管子夠粗,口徑夠大,擺出來宣傳效果肯定不錯。
主席臺前站著幾個大嗓門的壯漢,每人都拿著一個喇叭,用最大音量對著廣場介紹每一支經過主席臺的隊伍,介紹隊伍的光榮歷史,輝煌戰績和英雄事跡。
一排排一列列,整整十五個方陣整齊的通過廣場,上千雙大腳,幾百只馬蹄(還摻雜著些騾子)踏在地面上,咚咚作響,猶如敲打在民眾的心坎里。
所有圍觀的民眾——包括主席臺上的大多數人,全都目瞪口呆,他們并不理解隊形整齊對一只軍隊的實際意義,但他們本能的明白,隊形整齊的軍隊,戰斗力一定很強。
怪不得這只軍隊能打敗全師而來的韃子呢。
同樣的,有人突然意識到,這只隊伍中還有民兵方陣和民工方陣,也就是說,跟在場的大多數人完全一樣,沒有任何區別。
這讓至少參加過修筑防線工作的現場大部分民眾,產生了一種與有榮焉的感覺。
青州軍當然還達不到人民子弟兵的高度,但這一刻,在場的民眾們切切實實認識到,眼前這種軍隊,確實是支強大的,自己人的軍隊!
十五個展示青州軍威武的方陣過后,是兩支在人們看來較為奇怪的隊伍。
走在前面的那一隊,只有三十幾人,他們穿著青州新軍的軍裝,但沒有攜帶任何武器,而是每人都傾斜向下,倒舉著一面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