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軍事會議最重要的問題當然還是擴軍。
馮三虎的新兵營已經經歷過一次戰斗,訓練時間也不算短了,完全可以直接編入部隊。
這樣,新軍一下多了近兩千新兵,加上那些戰斗中獲得優先招兵承諾的前民兵戰士和志愿參軍的人,兵力方面新軍已經有了繼續擴大的基礎。
但是,徐世楊依舊不打算組建新的野戰營,他選擇把舊有的野戰營擴充到大約是原來兩倍的規模。
名稱也順勢改變,由野戰營改稱為野戰旅。
其中,定遠旅作為實驗性的標桿部隊,建制內完全撤銷長槍和火繩槍,但編入部分正規騎兵,形成兩個步兵營,一個騎兵連加一個炮兵連的基礎編制。
步兵營每營暫定6個100的連,加上軍官,共計620到630人。
其中包括一個以冷兵器為主的選鋒兵連和五個燧發槍連。
燧發槍連將成為步兵的主體,而選鋒兵連今后將更加側重個人技戰術和散兵作戰。
騎兵連編制上有120人,完全由正規騎兵組成,目的是給步兵旅提供遠程偵查能力和必要時的快速追擊能力。
根據這個任務需求,騎兵只裝備簡單的皮甲和頭盔以減輕負重,武器裝備方面只有馬刀和手槍,若是對自己的武藝有信心,士兵還可以自行裝備一些其他武器,但要求是增加的負重不能影響偵察任務。
按新編制,炮兵連將會獲得八門大炮,其中包括兩門野戰炮和六門神機炮。
這個編制完全剽竊自拿破侖時代的法國炮兵,只是用野戰炮來代替榴彈炮,以神機炮填充加農炮的坑罷了。
因為神機炮很輕,所需炮手較少,因此徐世楊的炮兵連比拿破侖法軍少超過三分之一,連軍官帶護衛加炮手和照顧騾馬的士兵,一共只有100人。
這樣一個兩營兩連的編制,加上旅部軍官、護衛人員和通訊兵,總兵力在1500人上下。
編制比較小,徐世楊任為這有利于破碎地形的機動作戰。
好吧好吧,說說而已,其實還是什么都不足情況下的無奈之舉。
畢竟,現階段,即使以上這個小到可憐的編制,除了定遠營不打折扣的完成外,其他幾個步兵營都得湊合。
比如步兵,其他旅的步兵營必須保留兩百銳士兵填充火槍兵缺額,而且還得三百火槍兵還得是燧發槍火繩槍各半。
騎兵也是如此,由于上次作戰繳獲的戰馬不夠,徐世楊把整個致遠營全拆了,也填不滿每個旅所需的騎兵連,因此除了定遠之外,旅下屬的騎兵連暫時只有80騎兵。
拆分致遠營之后,這個原本唯一的正規騎兵營被改造成完全的步兵旅,與鎮遠、經遠等旅完全沒有任何區別。
孫立對此很是傷心,但徐世楊決心已定,致遠營必須變成徹底的步兵旅。
至此,新軍唯一的騎兵營只剩下使用雜馬充數,以騎馬機動,下馬步射為主戰術的靖遠旅。
靖遠旅編制與步兵旅略有不同,共8個連1000人,其中騎馬步兵6個連各120人,合計720人。
2個各有6門神機炮、120人的騎兵炮連,以及旅部所屬的軍官、警衛、旗號手等40人。
除了十個野戰旅之外,徐世楊手中依舊有單獨編制的陷陣兵,這支隊伍依舊以犯了罪的庶民或外族奴隸組成,是一支完全冷兵器的死兵部隊,由于有了大量俘虜補充,這個營擴充成800人之多。
新組建的藍軍營有200人,徐世楊留在自己身邊的近衛隊被擴充成500人。
近衛隊有選鋒和神機各200人,專業騎兵100人。
這樣的話,一線部隊編制合計16000人,兵力擴大了一倍以上,好處是,之前算是新兵的人,都經歷過激烈的戰爭,可以當做老兵看待,這個時候,即使大量新兵補充進來,也不會因為稀釋老兵比例而造成戰斗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