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鯨啊。”李飛虎用無所謂的語氣說道:“行啊,我們李家也捕鯨,就是捕的不多,徐兄你這要是有多的鯨油,可以賣給我,這玩意也很值錢。”
“你們也捕鯨?”
徐世楊以前還以為華夏這邊沒有捕鯨的傳統呢。
“臺島那邊和南瓊那邊都有捕鯨,南瓊的鯨油也是貢品,很出名的。”
“那挺好的,我要需要大量鯨肉,然后把多余的鯨油賣給你,也算是以物易物吧。”
“可是,從我那邊運鯨肉過來需要大量的鹽和香料腌制。”李飛虎有些為難的說:“從官家那里買鹽,那價格……。”
“我這有便宜的鹽。”徐世楊抓住機會趕緊推銷自己的拳頭產品:“要多少有多少,量大優惠。”
“真的?”李飛虎有些不信。
兩三年前的時候,齊省還要去江南買鹽呢。
雖然現在不買了,不過想來也就是夠自己用的吧?能有多少出售?
“真的,我什么時候說過謊?”徐世楊解釋道:“我這邊有很多鹽,別的不說,全力生產的話,幾十萬石都不成問題,都快比我這的糧食多了。”
“真有那么多?”
李飛虎驚訝道:
“那徐兄為什么不把鹽出售給高麗或扶桑人?”
“他們那里也靠海,會缺鹽嗎?”
“當然缺。”
實際上,別說現在的高麗扶桑缺鹽,另一個時空,就連已經半工業化的二戰前日帝,每年也要進口大量食鹽。
是的,你沒聽錯,窮逼帝國主義作為一個島國,連鹽都要進口!
“如果徐兄你有大量食鹽可以出口,扶桑那邊估計能更好的打開市場。”
李飛虎琢磨著說道:
“倒是高麗那邊可能有些麻煩,他們那邊一般會進口些韃子的鹽充數。嗯,這樣吧,如果徐兄手上的鹽寬裕,先賣給我三萬石試試看如何?”
“沒問題!”徐世楊一口答應下來。
采用曬鹽法后,齊省鹽業公司的產品成了徐世楊現在唯一有能力大量出口的物資,然而非常遺憾,徐世楊沒有市場。
江南那邊還是更信任淮鹽,北方大家居然都從女真韃子那里買鹽!
包括蒙兀人,每年也需要拿出大量馬匹和牛羊牲畜,跟女真人換些高價鹽。
這讓十分缺馬的徐世楊感到有些嫉妒。
按照李飛虎提供的情況(高麗人轉述)韃子在海州、蓋州、復州、金州等地都有鹽場,產出十分豐厚,這些鹽不僅是韃子拉攏下屬各部落的重要賞賜物,也是韃子最重要的出口物資之一。
得知這一情報,徐世楊在心中下定了盡快控制遼南的戰略決心。
除了遼南靠海,可以依靠海路進軍避開消耗巨大的陸路補給之外,若是能控制遼南,徐世楊還能獲得極大的經濟優勢。
因為韃子的鹽場幾乎全在遼南,摧毀韃子的食鹽來源,對瓦解韃子的經濟基礎有很大好處,也有助于齊省鹽代替原本屬于韃子鹽的市場,對齊省來說,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