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一線指揮的旅長馮三虎列出三個小方陣,中間是二百長矛兵和三百火槍手,兩翼則由各一百長矛和一百五十火槍支撐,防御女真騎兵包抄。
他們身后有500陷陣兵即將上岸,陷陣兵背后還有定遠營的1200多燧發槍兵正在涉渡。
徐世楊自己在北岸還保留著200近衛兵和炮兵作為預備隊。
……
雙方近五千戰兵擁擠在長不過一里寬不過三百步的狹窄地域內,各自頭上旌旗飛揚,靜靜等待最后一擊。
“上!殺光這些漢狗!”
隨著完顏婁室一聲令下,金軍大陣開始踩著海螺號聲緩步向前。
正在亂戰的雙方散兵立刻向兩側規避,區區不到兩百選鋒自然不敢撩上千韃子甲兵的虎須,而韃子散兵也不愿意阻礙己方前進的道路。
“預備!”
馮三虎用音量高到有些沙啞的嗓音喊道:
“射擊!”
呯呯呯!
中軍方陣的火槍手使用三段射戰術,一百神機兵首先射擊,火槍近距離齊射展現了應有的威力,步步逼近的韃子甲兵瞬間倒下一片。
金軍士兵血氣上涌,踩著戰友的尸體繼續上前,趁著前排齊軍火槍手退向后陣,給后面讓出射界的機會,迅速逼近到50步距離,一些后排的韃子停止腳步,隔著前面的甲兵對齊軍拋射輕箭。
密集的羽箭如蝗群般撲了過來,輕箭對齊軍制作精良的頭盔和胸甲并無太大威脅,但射中沒有甲胄保護的胳膊,仍能造成一定減員。
齊軍大陣也響起一片慘叫聲,前排金軍繼續前進,這次他們頂著兩輪齊射,在輕箭的掩護下一直逼近到二十步距離上,站在前排的韃子老兵開始一邊前進,一邊熟練的用重箭平射。
這種步射威力十足,弓箭的高射速和重型箭頭的高殺傷力相結合,在精銳老兵手里甚至能壓制火槍輪放。
在這種距離上,最精銳的韃子老獵手能直接射擊齊軍士兵面門,被擊中者沒有絲毫幸存機會。
此時,中部方陣的三百火槍手已經各自打放一輪,所有火槍手退到銳士兵身后,把手中火槍直接架在前排戰友的肩膀上,繼續輪射。
韃子飛矢如梭,三輪重箭之后,前面一整排銳士兵幾乎全都被命中。
但銳士兵沒有絲毫動搖,他們略微向上斜舉著長槍,防止韃子甲兵貼身近戰,用自己的身體為身后的火槍手提供掩護。
齊軍火槍手以百人一輪,在戰友生命的掩護下進行不斷輪射,二十步距離上,神機兵的射擊同樣能給敵人帶來巨大損失。
雙方就這樣近距離交換人命,在這種交換對韃子是吃虧的,因為能用弓箭在步行中準確命中人臉的精銳并不多,每一個都是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時間訓練和戰陣歷練才能培養出來的。
而齊軍銳士長槍手的補充相對容易許多。
甚至可以說,非技術兵種的新軍不同士兵,都算是可以拿來交換的炮灰。
女真人自然也明白這一點,用精銳老兵跟普通長槍手交換了近百人命后,韃子放棄對射,大陣中的刀盾手齊聲吶喊,成片的涌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