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府希望能夠以此激發群眾的滅蝗熱情,把剿滅蝗蟲作為一項創收手段,而不是被巫婆神漢糊弄,把精力放在膜拜泥塑神蟲之類毫無益處的活動上。
除了直接滅蝗,都督府還下令在民間懸賞征集滅蝗的辦法,若是有用,提出辦法的人將獲得幾百上千斤糧票的獎勵不等。
同時,都督府宣布,在府與府、縣與縣、村與村之間展開滅蝗競賽,滅蝗多的干部優先提拔,其下屬成員也能得到經濟上的獎勵。
各種辦法相結合,整個齊省總動員,結果就是,別處的蝗災還沒過來,齊省本地的蝗蟲就先倒了大霉。
從七月初開始動員,到七月僅僅三十天時間,都督府轄下的五個府就已經上報滅蝗8萬多斤,蟲卵3萬多斤,順便還有跟著倒霉的其他害蟲(如蚊子、蒼蠅、臭蟲等)2萬多斤!
一開始,銀行有些心疼糧食,只打算對蝗蟲和蟲卵付款。
徐世楊知道后,立刻要求他們改正做法,只要是害蟲,統統可以按照一斤蟲兌換一斤糧的比例換取糧票。
七月二十五,駐扎運河邊上的新軍輕騎兵送來急報——豫省蝗災的前鋒已經抵達邊境!
當天,兗州府指揮部動員十萬人力,在運河嚴陣以待。
這真的成了一場戰爭,撲面而來的蝗蟲形成了一片長寬各數十里的烏云,黑壓壓的撲過來,如同沙塵暴一般,人和人即使相隔僅十步,也根本看不清對方的身影。
兗州駐軍甚至出動大炮,對黑壓壓的蝗蟲群發射一包包細砂組成的霰彈,一炮就能轟下幾百上千只。
兗州人民男女老幼齊上陣,婦孺老人各自拿著掃帚,木棍甚至草鞋,在蝗蟲經過的地方站成一個個龐大的方陣,蝗蟲飛過他們就胡亂撲打,每一次都能拍下好幾只。
年輕人組成的機動部隊追著蟲群行動,甚至還有新軍騎兵騎著馬,敲著鑼鼓驚嚇蝗蟲,不讓蝗蟲落地。
若是有蝗蟲落在田地里,為了不傷及莊稼,不能胡亂撲打,于是女人和小孩就拿著袋子仔細抓捕。
七月二十七,徐世楊抵達兗州滅蝗前線,他在運河邊上支起一口鍋,連續吃了兩天蝗蟲——第一天吃炸蝗蟲,把抓獲的蝗蟲頭部擰掉,順便帶出腸子,再去掉蝗蟲腿和翅膀,剩下的部分都能吃,味道像雞肉味,蛋白質是牛肉的五倍。
可惜,當天有個老農告訴徐世楊,他家沒那么多油去炸蝗蟲吃。
于是第二天徐世楊改吃烤蝗蟲,味道比油炸的差遠了。
不過,不管怎樣,徐世楊身體力行,向人民證明了蝗蟲不是上天降罪,不用求神拜佛祈求原諒,它們危害莊稼就應該滅了它們!
由徐世楊帶頭,蝗蟲在齊省也成了一道流行菜,很久之后甚至還有人專門販賣蝗蟲,當然,這都是后話了。
有人在捕食蝗蟲的同時,聯想到喜歡吃蟲子的動物其實很不少,于是很多人嘗試著趕出自家的雞鴨,讓它們自己抓蝗蟲吃。
結果發現,雞鴨確實很喜歡吃這玩意,每只雞出去不久,雞嗉子里就能被蝗蟲塞得鼓鼓囊囊的。
這種做法既能消滅蝗蟲,又能節省喂家禽的糧食,簡直一舉兩得。
可惜根本沒法確認是誰第一個把雞鴨放出去啄蝗蟲的,因此只能是一個村子平分了第一筆價值一千斤糧票的滅蝗懸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