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手真的只是倭寇的話。
齊軍艦隊以9艘中號福船為先導,每三艘船組成一個小三角陣,三個小陣組成一個大陣,直接向堵住漢江口的高麗艦隊沖過去,看那氣勢,感覺就像是要直接進行撞擊作戰一樣。
雙方迅速靠近,期間齊軍并未發射火炮,因為海上作戰,船只搖擺不定,大炮的命中精度比在陸地上還要短很多,因此海軍的炮術訓練依舊強調極近距離內的第一輪火力壓制——海軍炮兵條例甚至認為第一輪射擊最好在對方弓箭手射程內進行。
因此海軍只是沉默的靠近,靠近,再靠近……。
當距離接近到一百步左右的時候,高麗軍艦上突然飛來如蝗般的箭矢,密集的箭雨扎在福船擋板上,發出哚哚哚的聲音。
隨后,另齊軍多少感到有些意外的是,漢江口附近文殊山城上居然也飛來一片箭雨!
高麗水師平射過來的羽箭大多被船板擋住,不過從高處拋射下來的羽箭能夠對甲板上的水手構成一定的威脅。
沖在最前面的三艘福船被高麗人陸地海上一輪輪箭雨射成了刺猬,數十名齊軍海軍士兵被射中,痛呼聲不斷響起。
不過,在成為攻擊箭頭的“登瀛洲”號上坐鎮指揮的羅海濤發現,敵人的箭矢十分短,大概只有正常箭矢的一半長度,而且全是銳頭輕箭,殺傷力十分薄弱。
加上敵人的射擊距離如此遠,只要不倒霉到被直接命中頭部,否則基本是只傷不死。
因此齊軍在箭雨中沒有絲毫停頓,依舊以一副一頭撞上去的架勢徑直向前猛沖。
雙方距離逼近到50步,也許是臂力耗盡,高麗人的箭矢反而變得稀少起來。
羅海濤意識到,對面的敵人缺乏基本的戰斗常識,至少他沒有合理分配己方弓箭手的體力,而是任由所有人拼命向目標射箭,直到體力耗盡為止。
羅海濤冷笑著搖搖頭。
這真是個十分容易到手的目標。
距離縮短到30步,20步,10步!!!
高麗軍的板屋船被比自己大一號的中型福船那一往無前的氣勢壓倒了,處在梅花陣中陣位置的高麗艦船紛紛向兩側轉向,試圖躲避齊軍撞擊。
齊軍突擊艦隊立刻抓住機會,從敵軍讓出的縫隙中插入。
“登瀛洲”號與一艘板屋船發生擦碰,兩船的船板發出一陣刺耳的木材摩擦聲,中號福船兩舷艦炮幾乎在零距離上對兩個不同的目標發出第一輪射擊!
轟轟轟!
震耳欲聾的炮聲中,與“登瀛洲”發生擦碰的那艘板屋船把所有炮彈照單全收,10斤炮彈鉆出炮膛后幾乎就直接扎入板屋船船舷中,炮彈所有能量都毫無保留的傳遞到板屋船上,一路橫掃所有擋路的目標,不管是人體、船板還是別的什么,全都被切成碎片,攪在一起然后噴灑出去。
那艘板屋船居然被一輪炮擊就直接炸成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