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大車從外形上看很像另一個位面歐洲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得胡斯大車,實際使用效果也差不多。
可拆卸的車廂擋板很厚,具備防箭功能(甚至能防御鳥槍),就像一座會動的木制工事,對民兵來說,這玩意最大的缺陷是價格太高,移民一般是每個屯集資首付錢,再加上銀行貸款購買一、二輛,然后幾個屯聯合行動,湊出一個完整的車陣。
這樣的車陣,只要防守者意志堅定,缺乏重火力的韃子鐵騎也無法輕易攻破,然后民兵就能釋放煙花信號,引來野戰軍機動兵力支援。
為了吸引人民主動參與,齊省對所有向新地區擴張的民兵提供很多優惠,除了土地權之外,貸款購買馬、騾子、牛等役畜以及武器和大車的移民,可以在貸款利息上享受半價優惠。
除此之外,新獲得的土地,可以在田稅上享受三免兩減半政策,如果與盜賊或異族韃子(不管是那一路韃子,不局限于女真)作戰,民兵所有合法戰利品可以自行保留。
這種一手持槍一手扶犁,具備強烈軍事色彩的移民隊伍,將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漢民族擴張生存范圍的主要形式——并不局限于原來的傳統漢地。
為了支持這種擴張,移民隊伍將會在以后的時間,自行發展和改進出一些適合自己所處位置的武器和工具,并形成一些新的職業——比如自行設計制造槍械的槍匠,改進大篷車的車匠等等。
當然,這都是后話,現在讓我們把目光轉回國內。
沿運河前往燕京,是齊省今后擴張工作的重點,但不是唯一。
都督府方面還有余力,支持遼南方向的民眾沿著渤海海岸,從復州擴張到蓋州。
這一帶都是山地,不利于女真騎兵發揮,而且這邊是沿海岸線前進,身邊就有海軍支持,安全性相對較高,因此徐世楊希望這邊能在今年年底前抵達蓋州。
到時候他可以以蓋州為出發地,對遼中平原這金國核心領土構成威脅。
徐世楊在遼南集中了定遠、鎮遠、致遠、靖遠四個野戰旅,他自己的中軍衛隊以及主力騎兵部隊。
野戰力量甚至超過沿運河擴充的路線,因為蓋州是遼中平原的大門,韃子不會讓齊軍輕易控制這個地方,雙方必然會有幾次惡戰要打。
新軍的最后兩個野戰旅:經遠和來遠分別駐扎靠近高麗的鳳凰城和鎮江堡一線。
因為缺乏可靠的漢族人口,這個方向暫時不用向遼中平原擴張,但這兩個野戰旅依舊保持強大的戰斗力,可以在高麗方面經濟支持下對金國形成強大壓力,使他們無法集中全力威脅另外兩個戰略方向。
為了支持兩個方向的擴張行動,徐世楊在泉城府的萊蕪、萊州府的平度以及兗州府的濟寧新設立三個兵工廠,加上原有的青州第一和登州第二,一共五個兵工廠,預計每月可以生產鳥槍兩千條,制式火繩槍兩千條,各種型號的燧發槍(包括步槍、馬槍和手槍)兩千條。
這些武器除了提供給軍方和武裝移民外,較為便宜的鳥槍還可以用來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