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玩意第一次出現是齊軍在復州繳獲的女真“原創”火器,本質上就是三管火門槍成三角形捆在一起,以管數來彌補火力密度。
甚至,因為有三根槍管,這玩意打完彈藥后還能作為一柄戰錘使用,看起來似乎是很不錯的武器。
齊省的兵工廠并不愿意生產這種被民間稱呼為“三眼銃”的玩意——射程、威力與鳥槍相比都差得很遠,更別說知識火繩槍和燧發槍了。
但民間特別喜歡,因為這玩意可以連射三次,省去了復雜且容易出問題的裝填動作。而且后坐力很小,年輕的女人都可以夾在腋下射擊。
更重要的是,特別特別便宜——民間自己的鐵匠都能打造幾根。
這也是張強的村子大量裝備火門槍的原因——三十五支火門槍中,有二十支是三眼銃,另外十五支直接裝備村子里身體健康的女人,讓她們也具備一定戰斗力。
而這些武器全加起來,價格也就相當于兩條燧發槍。
張強抽出自己的手槍,順手遞給那個小胖子:“包子,老子一直想問,你家是日照的老屯戶,以前還是塢堡主,又不是沒有錢糧,怎么也用三眼銃這種玩意?”
被張強稱呼為包子的小胖子訕笑一聲:“家里確實有錢糧,可那不是俺這一房的,那都是掌家的嫡子的家產。以往像俺這樣的庶子,其實也就是個莊丁頭子。要不然俺何苦跑到這遼東來拓荒?”
齊省一直屬于宗族勢力比較強大的省份,以往朝廷在江北的時候就是如此,大周朝廷南遷之后,人口雖然損失慘重,但宗族勢力卻愈發根深蒂固。
之前在這里,除了幾個族長性格較為開放的家族,其他大多數地方的人都是階級分明的——嫡長子繼承家業,其他嫡子可以獲得一定財產,庶子就只能當個莊頭之類糊口。
如果不是都督府強力打破了宗族枷鎖,包子的人生其實也就是那樣——餓不死,但也別想過的多好。
也就是都督府全面占據齊省之后,用強力政策打破齊省宗族:武力反抗的,武力鎮壓。
沒有武力反抗的,除了全部土地造冊納糧只外,還不斷強迫分家。
像小胖子這類家族庶子,有了都督府撐腰,可以理直氣壯的要求分一部分家產,去別的府或者干脆來遼東,開拓自己的家業。
這部分家產不會很多,因為都督府的目的只是打破宗族關系,避免大姓人家抱團對抗都督府的統治。
只要能強迫大姓分家,分出去的庶子們能帶走多少資產,都督府方面只是制定了一個最小資產比例,然后就不怎么管了。
比如小胖子,他實際上姓鮑,出自日照塢堡主,也算最早投效徐家的家族之一,家中頗有幾個人在都督府麾下做地方官吏。
但也僅此而已,包子分家的時候,只帶走三十畝的田鍥,一頭牛和一匹騾子。
包子出售了田地和牛,自己只帶著騾子跑到遼東——他幻想在遠離自家人的地方掙出一份家業來,最好比鮑家的產業還要大,到時候衣錦還鄉,抱著祖輩家產的嫡子們好好羨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