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理所當然的,大周下令之前派往齊省的官員在二月底之前全部從齊省勢力范圍內撤回,同時也沒有再向齊省方面派官員正式宣布承認齊王的地位。
朝廷已經十分清楚的表明了自己對齊王的態度。
然而,大周朝廷的態度代表不了人民的態度,甚至也代表不了大周自己的官員們的態度。
不論是舍不得在江北的地位也好,還是貪戀齊省工廠的股票分紅也罷,雖然接到了撤退令,但真正下定決心放棄江北的一切,跟章明義一起回江南的官員其實很少。
從章明義到齊省監軍開始到現在,朝廷以監督的名義向齊省派遣了超過300多位各級官員,負責監視齊省各個地方和軍隊。
而撤退令之后回江南的人,一共不到50人。
更為嚴重的是,這些回家的小官把齊省工廠的利潤和齊王對外出售工廠股權的消息一起回江南。
一些腦筋較為靈活,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江南士紳得知這個消息后,立刻派遣自家子侄或信得過的代言人來到齊省,跟齊王方面商議購買股權的具體事宜。
這些跑到江北來的人中,有一部分純粹是為了錢。
齊省溝通南北,齊省、遼東、高麗的各種特產只能通過齊王手下的渠道獲得,購買齊省工廠的股權,至少掙錢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能夠以錢生錢,總比把金銀銅錢埋在地窖里發霉好一些。
至于另外一部分人,則是看好齊王政權的前途。
他們認為齊軍能把韃子打得滿地亂爬,所在遼東數年不敢入關,那么大周朝廷恐怕也沒有收復江北的能力。
齊王就算將來無法全取天下,跟大周來個劃江而治恐怕是沒什么問題的。
立國家之主贏無數。
這點道理,有很多人明白。
士紳地主之外,齊王還要加大吸引江南移民的力度。
因為江北十分!十分!!十分!!!缺人口!
吸引漢人來轄地生活,對齊王來說比吸收一點錢帛重要的多。
江南是不缺人口的,以前那邊的魚米之鄉就十分繁華,朝廷南遷后,大量江北流民涌入江南,別的不說,齊王府估計,江南7、8千萬人口還是有的。
這些人口才是齊王最希望從江南獲得的寶物。
但齊王方面又不想背上買賣人口的惡名,因此移民必須遵照完全自愿的原則執行。
底層流民、佃戶想要移民齊王的領地,齊省將會給予一定的貸款,若是他們在江南有欠債或犯罪行為(這個時代,很多小罪行——比如偷竊些食物,其實真是迫不得已),齊王方面將會協同當地士紳與債權人或官府進行協商。
齊王會給債權人一些經濟上的補償——本錢和少量利息,但利滾利是別想了,以此來贖買債務。
這些債務也會算在移民的貸款之中,按齊王規定的貸款利率逐年償還。
江南雖然繁華,但與小民無干,相反,大量流民提供的廉價勞力,讓底層民眾的生活十分困苦。
齊王卻能提供更好的環境和前途,因此徐世楊希望,在最近五年內,平均每年從江南吸引五十到一百萬移民,填充疲敝的江北大地。
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齊王府將有充足力量收復江北的其他幾個傳統漢地省份——豫省、晉省、陜省等等,以及,整個遼東。
為達成這個目標,在移民方面無論花多少錢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