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之后,張順每年出海3到4次,每次都能獵到至少一只鯨魚。
以比較常見的小須鯨來說,一條鯨魚能給張順帶來4噸左右的鯨魚肉,五百公斤左右的鯨油和其他鯨魚產品。
這樣一條鯨魚,送到旅順或登州,大概能換到7到8萬斤糧票,航行成本一半,給船員的工資也得有幾萬斤,不過張順本人還能剩下一萬斤上下,這個數字甚至高于齊國中階層官員的工資。
而且,由于船屬于自己,張順不用執行海軍的特別任務,如果需要臨時征召,海軍還得給他雇傭費用。
如果沒有征召,他就可以自行決定自己的行動——比如這次這樣,不惜時間成本,為了一次獲得更好的收獲,跑到鯨海這么遠的位置。
實際上,“大順風”號這次出來已經獵到一頭亞成年布鯨了,這條鯨估計重量超過15噸,僅僅鯨魚肉,張順就獲得高達6噸之多,此外還有600公斤的鯨魚油。
按說,這個收入已經非常令人滿意了,張順的選擇應該是返航回到齊國,把肉和油交給官方,換取糧票。
但張順沒有回家,而是繼續沿著海岸線向北航行,一直走一直走。
他的目標,是要在高麗半島以北尋找一個合適的港口。
這是齊國兵部發布的探險任務,有信心且沒有任務的私家船長可以主動承接這樣的公開任務,齊國將會給完成任務的人豐厚的回報——不論是名譽上的還是經濟上的。
簡單來說,能夠完成這個任務的船長,能夠得到高達五十萬斤糧票的經濟獎勵,同時獲得至少二十個功勞——在齊國,平民升公民只需要十個功勞,公民再獲得十個功勞甚至可以封爵了!
獎勵之豐厚,以至于張順覺得冒些風險都是值得的。
張順就那樣站在船頭,看向不遠處隱隱約約的海岸線,仿佛在尋找自己和自己家族的前途。
兵部公布的任務要求,是這個港口每年必須有一半時間處在可航行狀態,這樣海軍就有時間建設這個港口,讓在未來在鯨海航行的捕鯨船可以就近獲得一個船只休整和處置鯨魚產品的機會。
此外,齊軍參謀部希望這個港口能處在女真人的北方,如果能夠跟生女真聯盟取得聯系,繼續維持對女真韃子的四面壓力自然最好。
如果生女真聯盟已經崩潰,那就以這個港口為基地,派遣屯墾部隊,照樣能在關鍵時刻捅韃子的后背。
到今天為止,張順的“大順風”號已經在鯨海航行了十多天,順著一個長條形的大島進入一個狹窄的海峽之后又繼續航行了幾天,但他一直沒能發現合適建造港口的地方。
他只能看到自己船舷左側海岸線上連綿不絕的山脈——生女真稱呼這座山為錫霍特山,他們說這座山是神山,根本沒有邊際。
然而張順認為,這種無稽的傳說只能證明魚皮韃子太沒見識——這座山有南部邊際,怎么可能沒有北部邊際?
再說,張順船上的文書告訴他,生女真聚集的墨龍江就在錫霍特山以北,那條大河必然有出海口,那個出海口就是最符合海軍目標的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