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秋天,漢狗居然沒來。”
“哪有什么好奇怪的,肯定是在準備更大規模的攻勢,怎么,他們不來你想他們了?”
“這個時候別說笑話。”完顏宗弼有些不滿的說:“既然會有更大規模攻勢,那咱們現在就該想想怎么應對!”
“還能怎么應對?用去年打蒙兀人那種辦法,我們也只有這一個辦法了。”
完顏宗望收起笑容,冷冷的說道:
“其實,對我們來說,他們發動大規模進攻,比只用騎兵來燒殺好得多。”
齊軍每年固定兩次騎兵攻勢讓女真人苦不堪言,去年豐饒的遼中平原收獲只有往年的一半,今年更是直接差點絕收——如果齊軍秋天再來一趟恐怕就真絕收了。
幸好他們沒來,這樣至少遼沈兩城之間的那些核心土地還多少有點收獲。
然而,這點收獲不過是讓女真人多喘了半口氣,秋收的時候遼中糧價降到80貫一石,但女真貴族們涸澤而漁,今年不僅沒有減稅,甚至還強行增加稅率以保證各部庫房里多少有些余糧。
結果就是,最底層的女真人繳納了稅賦后,連種子糧都沒剩下多少,大部分家庭不得不用家中最后一個阿哈奴隸抵債,最窮的那些,甚至有賣兒賣女的。
于是遼中糧價在略略下降了兩個多月后,在入冬前就升回120貫一石。
遼中下了第一場雪之后,糧價進一步上升到150貫一石!
每天都有人餓死,焚燒尸體的煙火終日不熄,向北面的深山老林、西面的草原甚至南面和東面的漢人那里逃往的人丁絡繹不絕,最多的時候甚至一個月就逃了一千五百男女!
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不用齊軍來打,大金自己就能把自己餓死。
好在戰勝蒙兀人所帶來的好處還沒消化干凈,沒辦法的情況下,三位太子勃極烈下令允許各部宰殺部分衰老的馬匹和耕牛,羊則只保留部分小羊羔,其它全部宰殺補充肉食。
多少有了一些儲備后,勃極烈們立刻組織大規模冬狩,指望依靠狩獵再補充一些吃食。
狩獵得來的毛皮,還可以賣給蒙兀部落。
蒙兀人沒什么國家民族的觀念,有好處他們自然就要賺,因此西面雖然也是大金的敵人,但那邊確實是對金封鎖圈最薄弱的一環。
蒙兀人并不稀罕毛皮,不過他們可以把毛皮賣給齊國的漢人,反正女真人手中再好的皮毛都賣不上高價,一倒手就能賺不少。
對女真人來說,能賣多少是多少,皮毛換回一些牛羊也能多少補貼一下匱乏的食物。
這樣多管齊下,勃極烈們認為食物儲量可以半饑半飽的支撐到遼北的河流冰凍。
那時候他們就可以鑿冰捕魚了。
漁獵民族嗎,生存的本能還是沒忘干凈的。
勃極烈們覺得,只要齊軍有個一兩年停止進攻,或者至少通過一次類似遼陽戰勝蒙兀那樣的決戰勝利,大金國還是能夠緩過勁來的。
所以,金軍其實比齊軍更加期望一場決戰。
只是他們支撐不起主動進攻,只能指望齊軍更加主動,然后通過內線機動和補給雙重優勢對齊軍各個擊破。
這是最好,也是最后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