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楨戰斗群在六月十五參與了攻擊平型關的行動,雖然平型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這次戰斗齊軍依舊沒有什么傷亡,當天攻克平型關后,南路齊軍開始按計劃分頭行動。
徐世楨所部的攻擊路線改為沿著內長城行軍,攻擊北婁口、大石口、茹月口等內長城關隘,最終目標是雁門關。
齊軍一路攻擊非常順利,徐世楨這一路甚至完全沒有遭遇任何阻擊,沿途遭遇的所有世候軍據點全都不戰而降,有些甚至在齊軍還沒到的時候,就已經打開大門了。
內長城那些重要的關隘紛紛易手,徐世楨抓了大約兩千俘虜,其中大部分按之前的流程釋放,但也有一些自認為有些勇武的晉省鄉兵主動跟著徐世楨一起前進。
徐世楨無法承受自己的部下有太多傷亡,因此答應這些前世候兵跟隨,他的想法是如果有危險,這些主動投降的鄉兵說不定能分擔一些傷亡;如果今后還是跟之前一樣順利,那么帶著主動投靠的人也能幫著宣揚齊軍強大的戰斗力。
因此,等徐世楨戰斗群于六月二十二抵達雁門關時,他手下除了五百真正的齊軍,還有將近一千兩百跟著來的冷兵器輔兵。
從敵占區主動投靠的輔兵人數是主力部隊的兩倍以上,這在軍事史上恐怕也算個不大不小的奇跡了。
徐世楨把所有跟著來的鄉兵以每百人為一隊,分成12個中隊,從自己隊伍中抽調部分老士官充當中隊長。
但是,這一路行來,徐世楨發現相對經驗豐富的士官長們,那些少年兵更加受到投靠過來的鄉兵歡迎。
他趁著吃飯休息的時候問過為什么,得到的答案比較混亂,但大題總結起來就是:這些年輕人看起來更加昂揚一些。
這也難怪,雖然大部分少年兵出身貧寒,被送入軍校的時候一個個衣不遮體,瘦的跟麻桿一樣,蓬頭垢面,一眼看過去連男女都分不出來(現在剛入學的初級軍校生還有很多這樣的孩子)。
但進了軍校,經過五年初級軍校加上三年中級軍校生活,這些孩子們已經完全變了個樣子。
每天能夠吃飽穿暖不說,軍校生現在每天有奶制品和禽蛋供應,每三天至少能吃一頓肉,若是遇到對抗訓練之類加大訓練量的日子,還會有加餐。
充足的營養補給加上體能訓練,少年兵外表上顯示出某種超脫于這個時代的高大、強壯、健康以及自信。
在那些新投靠的民兵眼里,穿著好看的軍裝,一邊唱著歌一邊吃餅子就肉罐頭的少年兵已經成了某種對未來美好生活向往的標桿。
而民兵們自然也期望自家娃子在不遠的將來,能像這些少年兵一樣變得身形挺拔如松,走路帶風,說話爽朗,面色健康。
這也是為什么有這么多鄉兵愿意跟著徐世楨戰斗群,而不是別的部隊的原因。
徐世楨感慨道:“別的不說,至少在吸引別人來投這方面,孩子們的表現真不錯。”
“他們趕上好時候了。”丁捷笑著說:“我在‘孩子隊’那時候可沒這么好的待遇。”
“別說你了,我這徐家正牌少爺以前都沒過過這種肉魚蛋奶齊全的日子,最多是吃的細糧比你們多點。”
“所以我們得想辦法盡快完成任務,好讓所有人都過上這種好日子。”丁捷收起嬉皮笑臉,說話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剛剛接到前隊的敵情通報,這一代有敵軍騎兵活動。”
“嗯?敵騎?”徐世楨驚訝道:“世侯還有騎兵?有沒有抓到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