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穆有財本人覺得,事情沒有那么簡單。
如今的齊國蒸蒸日上,很多舊的產業雖然消失了,但同時新的產業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只要有心,找個能傳家的新生意其實一點不難。
因此穆有財的老爹與本家分家,帶著一些錢財遷居冀省之后,一直渾渾噩噩一蹶不振,但穆有財本人確是一直在仔細尋找發財的機會。
他小本生意,大的機會把握不住(齊國小有余財的前塢堡主家庭,最大的發財機會其實就是當初政府引導投資工業,那時候有政策支持,之后你個人再想投資人家企業可不見得愿意要了),多抓幾次小機會,還是有機會積攢一筆可觀財富的。
比如說,這次出征。
如今齊軍在大同城下有差不多兩萬戰兵,晉省當地投靠的鄉兵和齊晉之前往來的后勤車隊、商隊,少說有十萬人。
這么多人每天吃喝拉撒,各駐扎營地中的公廁自然有數量驚人的糞肥。
齊軍和商人們當然不可能把這些玩意運回國內去,齊軍也不禁止大同城中居民出來照顧田地,大同附近的農民自然需要大量肥料。
有產量有需求,這就是個好買賣。
最妙的是,除了家里包攬過糞段的穆有財,別人一時半會還看不到這種生意。
這簡直是上天直接把機會扔到穆有財頭上了。
唯一可惜的是這生意注定長遠不了,因為齊軍不會肯定圍城太久,一旦拿下大同,部隊離開,這生意自然就煙消云散了。
不過沒關系,把本錢攢的厚實一點,今后就能可以去爭取更大的機會了。
……
齊國對晉省奇異的征服給了很多類似穆有財這樣的小人物機會。
有人膽子比穆有財大,家底也比他厚,一開始就認定齊軍此戰必勝,晉省在他們眼里已經等于納入齊國的管轄范圍。
因此他們趁著本土企業尚未開始大舉進駐的短暫時機,開始搶先機。
有人投資煤礦,有人開設磚窯,也有人抓住這里距離草原不愿的機會開設毛紡織廠。
齊軍尚未完全占領晉省的此時此刻,一些較為基礎的工商業卻已經先于政府和軍隊,把晉省納入掌控范圍。
晉省的老百姓自然也能從中獲利,別的不說,僅僅新開設的工礦企業對人力的需求,結合齊國工人福利保障制度,就足夠那些在坡田上整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卻一年到頭吃不到一頓飽飯的農民改變生活狀態了。
在齊國人開設的煤礦、磚廠或紡織廠工作,每個季度的工錢收入都相當于以往種地一整年的收成。
而且廠子里還給提供每天兩頓飯,對貧困的家庭來說,這也相當于節約了很大一筆。
當然,更重要的是,不論是齊軍還是工廠,大家都不遺余力的宣傳,只要打垮了世侯,農民之前欠下的高利貸就不算數了!
這簡直是天大的喜訊!
晉省的民心,正在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倒向齊國。